2017年12月30日星期六

打開世界之門的兩把鑰匙

這裡要講的看似與投資無關,事實上卻與所有領域相關,當然也包括投資領域。

我最想要養成的習慣是如何在每一件事情上都做好減法,我最想要獲得的思考方式是逆向思考。因為我發現人類的每一個進步和每一次蛻變都離不開它們,確切地說,一直以來都是它們在默默地驅動世界的發展。

在我看來,做好減法和逆向思考就是打開世界之門的兩把鑰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後天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這兩把鑰匙。只要掌握了這兩把鑰匙,世上便沒有永遠打不開的門,沒有走不出來的路。

我強調一下,這不是抒情散文,也不是心靈雞湯,只是在闡述事實。

如果你坐下來,花點時間來觀察和統計,你就會發現引領人類在各種不同領域取得進步和成功那些人,無一缺乏這兩把鑰匙。而即使是那些生活中小小的成功,不足以引領人類進步的成功,也照樣離不開這兩把鑰匙。

相信任何一個謹慎的、理智的人都不會因為過去這兩把鑰匙無數次成就了各種進步,就認為這兩把鑰匙是一切的關鍵,因此我也不會這樣輕率的下結論。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我敢於下這個結論?

我們所處的世界在科學上被歸類於複雜系統,有複雜系統當然就有簡單系統。簡單系統也可稱為機械系統,我們每個人手上的智能手機內部雖然看起來很複雜,但仍然屬於簡單系統,它們的運行規則是機械化的,是可以被預料的。相比之下,那些不可被預料的系統就屬於複雜系統,例如最常見的複雜系統就是天氣,因此,天文台從來沒做到百分之百預測天氣變化。天氣是如此,世界更是如此,因此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預料明天世界將發生哪些具體事件。正因為世界(以及世界的任何一個局部)是如此複雜多變,做好減法才顯得重要。而恰好大多數人都本能地去做加法,因此逆向思考才顯得重要。簡單來說,逆向思考幫助我們脫離做加法的本能,而做減法幫助我們找到成功的要素,並專注其中。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從來不逆向思考,從來只做加法不做減法,那麼我們最終不可能取得進步,即使運氣很好取得了一些進步,也難以保留進步的果實。

在每一件小事上,在每一個細節中都能夠做到逆向思考和減法的,最終不可能不脫穎而出。

再次強調,這不是心靈雞湯,是事實。我想你不必太興奮,因為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需要相當程度的努力,也需要時間。你也不必悲觀失望,因為有心去做的人我還沒見過做不到。

另外,講一點2018年的投資方向,從一月份開始,我會逐步做空美國股市,計劃是每週按一定比例提高做空的倉位,具體進度就不透露了,因為意義不大。最終做空比例應不超過總倉位的百分之五十。在做空的同時也會減持當初在恆指上的投資,應該說恆指還是有一定的投資價值,只是它已不是全球範圍內的最佳投資對象了(之前在19000點時我已經在文章中推薦過,當時認為是很好的投資對象)。

從2018年開始,我打理的投資組合不再限定在中港股市,而會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機會,因為2017年下半年已投入大量時間研究和構建了一個適合投資於全球各大主要股市的投資模型。雖然該模型還有進步空間,但相信在風險控制方面已然足夠成熟。

在此我祝所有朋友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

索羅斯既非賭徒也不複雜

人們從索羅斯過往的一些交易中總結說他是個投機者甚至是個賭徒。

人們從索羅斯的理論中總結說他的思想很複雜。

其實他是不折不扣的投資者,思想和理論也簡單得要命,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是什麽把投資者、投機者和賭徒區分開來呢?區分他們的不是他們所做的,而是他們對所做之事的認知。那些明白世事無常的,並總是以此為基礎押注的人就是投資者,其餘的都不是。比方說,我明白賭場中的大家樂是隨機的(無常的)遊戲,並以此認知為基礎設計出一套長勝的押注策略,雖然我是在賭場玩,但能說我不是投資者嗎?

索羅斯講了大半天,無非就是在說市場是無常的,是不確定的。試想一個堅信市場不確定性的人會做甚麼?無非就是做以下兩件事:第一,在押注前盡量在眾多不確定的機會中尋找相對比較確定的機會;第二,想好在押注過程中如遇不測如何減少損失。

索羅斯和大多數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能五十年如一日的堅信市場的不確定性。仔細想想,要每天每時每刻都確信市場無常是件多麼難的事?越相信市場不確定,自然就越是謹慎,因此索羅斯是個極度謹慎的投資者。謹慎只是一個通用的形容詞,它的表現形式可以有多種,有時我們看不明白別人的謹慎方式那是很正常的。以為自己的謹慎方式是標準的,看不起其他人的謹慎方式,就是一種無知的表現。

從謹慎的程度上看,我感覺索羅斯比巴菲特有過之而無不及。巴菲特直接提醒投資者要留安全邊際給自己,索羅斯則通過各種理論提醒投資者市場有多麼善變。兩者講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謹慎永遠排第一。

索羅斯說看過他的書的人絕對賺不到錢。當然這有點幽默的成分,卻也不是全在開玩笑,原因是他從來沒說他自己所採取的謹慎方式具體有些什麼內容。

謹慎方式和投資者自身的知識直接相關,可以說知識決定了投資者採用何種謹慎方式來押注。謹慎方式的效益取決於投資者自身的認知深度。

2017年4月16日星期日

不知道自己知道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是認知,有人這樣描述了認知的4種狀態: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95% (自以為是的認知狀態)

知道自己不知道 >> 4% (抱有敬畏之心,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

知道自己知道 >> 0.9% (抓住規律,認知提升)

不知道自己知道 >> 0.1% (保持空杯之心,最高境界)

對此我表示認同,因為這些恰好我自己經歷過,只是從來沒有系統地來總結一下。

後面的百分比數字表示做到這種程度的人數佔總人數的百分比,事實上是不是這個數字,相信說這話的人自己也沒有實際統計過,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用統計也知道能做到最高境界的人極少,還有,了解每一個層次的含義。

當然說這話的人不是針對做投資,只是我覺得放在投資方面也適用,於是就借用了過來。

第一種狀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絕大多數投資者,不管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散戶,都屬於這一類,我自己也曾經屬於這一類。這一類人幾乎每天都關心各種媒體上出現的市場信息,既有宏觀也有微觀,然後以這些信息作為投資依據進行押注。這類投資者忘了媒體既沒有義務也沒有可能報導所有信息,如果這些信息只是片面的甚至虛假的,而讀者以為這就是事情的全部,那麼就肯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如果你了解第一種狀態的問題出在哪裡,那麼你就可以馬上進入第二種狀態“知道自己不知道”。從態度上來講,“準備豐富自己的認知”是一個很積極的態度。從實用角度來講,它可能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積極正面,因為豐富自己的認知必須持之以恆,但凡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都不容易做到,當哪一天你失去耐性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會固步自封,並尋求其它捷徑,而最終很可能走入歧途。

如果在第二種狀態的你能夠堅持下來,那麼你很可能順利進入第三種狀態“知道自己知道”。在這種認知狀態下,你已經有能力摸清你自己的能力圈的範圍,無論如何你都不會跑到圈外去找死,你永遠充滿客觀的自信,而這種客觀的自信和第一種狀態下的主觀自信截然不同,表現在主觀自信會在環境突變時突然消失,而客觀自信則永遠不受環境突變的影響。在這種認知狀態下,你已經有足夠能力打造一個長期有效的投資決策模型。

要達到第四種認知狀態,可能需要些機緣或者特殊經歷,並非單憑自己努力就能手到擒來。對於做投資來說,這種認知狀態所能帶來的好處至少有兩個:一個是進一步降低投資風險,一個是進一步降低投資決策的壓力。因為,它是在你摸清自己的能力圈範圍之後,主動縮小其應用範圍。舉例來講,比方說你的能力範圍覆蓋方圓1000米,你知道在方圓1000米內做什麼都能成功,但是你主動捨棄最外層那300米,僅在方圓700米之內做事。為什麼說努力不來呢?因為要主動放棄一個投資機會很難,要主動放棄一個很有把握的投資機會更難,若非曾經偶然吃過虧,就是你悟性奇高才能真正掌握。“不知道自己知道”簡單來說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能阻礙你退一步的非你的貪婪莫屬。只要貪婪,就難以退這關鍵的一步。這裡的貪婪,指的是主觀上的貪婪,而非客觀上的貪婪。如果你清楚退一步其實賺得更多,你自然會很樂意退一步,這是客觀上的貪婪。我從不盲目壓抑自己的貪婪,只因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只會讓客觀的貪婪去消滅主觀的貪婪。客觀的貪婪要花大力氣去獲得,主觀的貪婪則與生俱來。客觀的貪婪並不比主觀的貪婪高尚或者高明,只是恰好絕大多數投資者被主觀的貪婪支配著,這才使得客觀的貪婪能夠從中漁利。如果不是大量的主觀的貪婪主動製造各種金融動盪和危機,客觀的貪婪又哪裡有機會?




2017年4月15日星期六

關於回購自家股票

日前看到一則評論說恆大回購自家股票是對公司有信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回購自家股票有利於提高每股收益,可是與信心大小無直接關係。對於一家低債務,現金流充裕的公司來說,回購自家股票比胡亂投資要英明得多,然而對於一家債務水平較高的公司而言,回購自家股票很可能是為了托住甚至抬升股價,方便大股東自己或者以公司的名義向金融機構借貸更多。如果是已經把股票質押給金融機構取得貸款的,則很可能是為了滿足某些貸款協議。

總而言之,不應該不經思考就認定上市公司回購自家股票就是利好。當前國內資金面緊張,對於資金密集型行業來說,如房地產,更是一次嚴峻的考驗,投資者切勿衝動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