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8日星期三

寶貴的一天

今天恆指表現火爆,往往在暴升和暴跌的市況中最能考驗投資者的真實質素,你是興奮還是慌張,是失望還是淡定,你自己心裡是最清楚的。

我說今天是寶貴的一天,不在於今天收成多少,而在於今天市場給每個投資者一個了解自己的機會。

34 条评论:

  1. 今日大升,自己渣住既股票跑輸大巿,所以冇感覺,失敗-_-

    回复删除
    回复
    1. 感到‘失敗’ - 也是一種感覺。

      删除
  2. 雖然持股都有升不過升幅同熱點股差十八條街,有幾個仲要之前已經有追蹤開

    心中確有起伏不甘,應是修行不足仍不能擺脫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自己的經驗是 - 不急於擺脫貪婪和恐懼,嘗試擁抱它們並觀察研究它們,找出它們的根源,最後除掉它們。

      删除
    2. Jack兄的解決之道頗為有趣, 這的確是一個自己研究自己的過程

      亦開始有寫日誌的動力,因為很覺得很有必要把每日天心情的起伏變化記錄下來更方便客觀研究

      看過peter lynch的書,自己曾經決定買股票後只看基本消息,遠離股價

      但知易行難,市場對自己的清單,理念的動搖實在是比我想象中容易

      看Jack兄去了一個月旅遊遠離市場逍遙自在,可能去旅遊也是一個指標的選擇哈哈

      删除
    3. 現在移動技術發達,大多數地方都能上網,如果心系市場,去到哪裡都會拿手機出來看看,容易發生意外不說,至少是人在旅遊心不在旅遊,旅遊不能盡興就太浪費了。所以我不是為了遠離市場才跑去旅遊的,我的心本來不在市場,市場的表現只是果,我的心只關注因,並且我只挑最簡單的因來關注,因此我正式工作的時間極少,若非不希望給合夥人留下“玩忽職守”的印象,恐怕我每年要出遊11個月。比較讓我煩的是有些人固執地認為要手腳並用、耳聽八方,眼觀六路才是在工作,坐在那裡發呆或者去海邊走走就不是在工作。

      删除
    4. 很好奇Jack兄若要研究一間公司,是否需要很多的時間去找資料和瞭解相關行業?

      畢竟行行皆不同,需要去瞭解自己的專業尚且需要大量時間,若要瞭解非本行行業豈不是需要更多時間?

      雖說不可只看年報,中報去作投資,但本身去瞭解這些年報背後表達的意思已經需要不少的時間. 而且還需要按自己的清單逐項評價公司.

      很想知道Jack兄是如何可以做到用很少的時間便可做到判定投資的方向?

      删除
    5. 記錄下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雖然好的主意也同樣需要持之以恆作為前提。

      讀Lynch的書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 投資環境的變化使得書中相當一部分內容已經變得不太適用,或者效果減弱。如結合巴菲特的一些理念,則剩下那一部分仍然適用的內容很可能得到雙倍甚至三倍發揮。

      遠離市場也好,遠離股價也罷,重點不在於遠離,而在於能夠合理地解釋為什麼要遠離,當能夠如此解釋時,你就能夠和市場或者股價保持一個最佳距離。以上是我自己的體會和總結。

      删除
    6. 如果你正面去問一個小偷有沒有偷東西,或許你需要不錯的運氣和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獲得真實的答案。

      有句話說三歲定八十。

      巴菲特在很年輕時就堅信自己能成為富翁,並且一直沒有對自己存在一絲的懷疑。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類似的事件或者現象,它們共同說明了一個問題 - 有些因素既起決定性作用同時顯而易見,只要學會抓住這些因素,你就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在做無用功,當然了,為了學會抓住這些因素,你可能需要下功夫去做學習,思考和實踐。就下的功夫和最後得到的回報來看,是絕對物超所值的。

      删除
    7. 感謝Jack兄如此有深度的回覆

      可惜小弟愚鈍,有幾個問題想繼續請教若得指教不勝感激

      1.不知道所謂Lynch書中過時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2.大約明白Jack兄的意思要去找因. 年報這種是具體的,正面的研究目標,正如正面問小偷一樣.

      要研究因難度卻不同,若想開始學習因,不知道又可否由果開始學習? 研究造成果的因?

      我估Jack兄應該會由更好的方法學習因.





      删除
    8. 1. 具體的不能說,但可以提示一點,想想今天和林奇的時代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2. 年報可以看,但要看就看全部,而不是僅看一兩年的或者僅看那幾個數字。如果你覺得你只能看或者只能看懂小部分年報,那就不要去看,免得被誤導。除非你已經對公司非常熟悉,年報就看一眼就清楚。正常情況下年報主要起初步篩選作用。你不要試圖通過看年報去了解一家公司,你要試圖在了解一家公司的前提下再去看年報,這樣準確度要高很多。

      從果推因有時可以有時不可以,有些因只能產生一個果,有些則能產生多個果,由果及因的做法是挺複雜且準確度不高的,如果你不得不這樣做,那就必須十分小心謹慎。

      删除
    9. 感謝Jack兄的提示,

      1.有意思的是巴菲特和林奇亦曾經經歷一樣的時代,但巴菲特的理念卻沒有過時(或者說在不斷進化中), 所以我估詳細比較其理念的差異可能有幫助解答這個問題

      2.作為散戶,由於很多公司我在生活上都很難接觸,所以年報差不多是我可以去瞭解公司的最直接的途徑. 可能還有更好的途徑我未發現.
      通常我會看3-5年的年報去瞭解公司的方向及執行力,亦會去看同行的比較.

      這是花我最多時間的地方

      如果由果推因的方法費力而低效,那是否用因推果,然後再由時間鑒定推論的學習方法會比較好?

      (當然也由可能我會搞錯最后的果並非由之前我選擇的因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造成)

      删除
    10. 1. 巴菲特善於跳出框框看問題,或者說更強調原則性問題,而林奇則側重於取巧,如果環境不改變,那麼林奇的書無疑更有指導作用,如環境發生相當程度的改變,則巴菲特的觀點更適用。巴菲特的話要推敲分解之後才能使用,而林奇的話則需要先合成、抽像、再按實際情況去略加修改才能派上用場。

      2. 散戶也好機構也好,做投資不外乎兩個工作,第一是竭盡所能把投資機會分成三類:懂、不懂、搞不清懂不懂,第二是約束自己在懂的那一類中做投資決定。尋找那三類機會的界線於是變得非常重要,為了完成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們需要若干工具,年報僅僅是其中一個工具。

      我認為首先必須建立一個邏輯性強的思考習慣,或者思維模型,然後往裡面塞進各種知識和常識,這些可以從書本獲得,可以從別人的教訓中習得,也可以是自己的經驗。當這個思維模型稍具規模時,你在日常生活中就會自然而然地留意到各種因,由於你依賴這個思維模型去解決各種問題,所以當碰到這些因的時候你也自然會用同一思維模型去推果,你的思維模型如果足夠慎密,那麼你在推果的時候就會充滿自信,即使全世界都反對你,你也能很淡定。邏輯是一切的基礎,這個宇宙充斥著各種邏輯,如果有什麼是邏輯解釋不了的,那就是因為我們所蒐集到的信息過於片面。當邏輯解釋不了時,切忌心急地用慣性思維或者從眾心理去做決定。

      删除
    11. 看完Jack兄的回覆感覺路徑清晰不少

      看來應該重新平衡時間,現階段年報繼續看但會減少時間比例

      思維模型到處是缺陷無法捉住因,便只能通過年報的表象推論果自然會錯即使推對亦只是運氣,

      其實Jack兄並非大巧不工,而是多工而巧
      只是Jack兄在做工時不認為那些是工而已

      删除
    12. 這裡的‘工’泛指次要因素,以此起名本意是抓大(主要因素)放小(次要因素)。當然了,為了更有效判斷哪些是大哪些是小,是需要一個學習思考過程的。

      删除
  3. 此评论已被作者删除。

    回复删除
  4. 今天是興奮的, 不爭氣的阿斗終於番家鄉 :)
    不過亦都好傷心, 放假前放的, 今天升到爆廠 :(

    回复删除
    回复
    1. 嗯,不用傷心,是你的遲早還是會回來的。

      删除
  5. Jack兄,

    今天组合创新高,但明白这些都是港股A股化的结果,也许明天又大跌了,不敢洋洋得意。反而觉得要快些进步,争取学到一些价值投资精髓而不必因不扎实所产生的恐懼感。

    回复删除
  6. Jack兄,


    另,以今天港股之疯狂,将来会趋向港股A股化吗?有一思路,国内同胞会否因国内银行不要当而转向汇丰,渣打这些国际银行呢?一为价廉,二为股息相对高些。
    以兄之评分标准,现价2888,渣打具有价值投资否?

    回复删除
    回复
    1. 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這個問題真的不好答,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預期回報率。我能找到若干更好的投資機會,所以對於我來說沒有太大投資價值。

      删除
  7. 今日見證到心理上有波動。

    手上股票升的確一時間直覺是興奮,不期然會想到什麼價錢賣出。


    但手頭上公司基本面沒有變動。其他朋友聽到消息已經急不及待準備放股票。

    而自己沒有放到,興奮過後。心情回歸平靜,外面所說股票升的原因其實是股價反映出來。

    回复删除
    回复
    1. 其實只是內地一部分在14年至15年踏空的資金氣急敗壞地衝過來拉抬股價的結果。當一個小朋友被另一個比較大的小朋友欺負之後,心中有氣又打不過人家,只好找一個比自己更小的小朋友來出氣,因此你看到它們主要朝小型股下手。小型股容易炒起之餘又是散戶最多的地方,而散戶又比機構投資者更靈活(又稱沒有原則),於是他們可以用最少的資金吸引散戶的眼球,達到讓散戶接盤的目的。散戶之中不乏有經驗者,能看到這一點的散戶應該也有不少,可這依然難以阻止散戶衝進來接盤,因為大多數人選擇堅信自己並非最後接盤者。

      删除
  8. 我也有少許興奮,主要是我逢升市減持,逢跌市增持,一增一減的回報是使用資金的大約20%。我也不會估短期走向,被動操作這部分也相當不錯。

    回复删除
    回复
    1. 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動動手指賺點小錢也是一種消遣。有時候我也這麼幹,無傷大雅就是了。

      删除
  9. Jack兄, 交流一個問題

    公司的現在買進的價值是應該體現未來的現金流?
    比如買一隻母雞,現在的價值應該跟她未來能下多少蛋有關。。

    那先了解公司,在了解報表,都是看以往的數據/業績
    那是看不到未來的。。

    在這方面,Jack兄有什麼想法?

    回复删除
    回复
    1. 請允許我以蘋果公司為例來說明吧,雖然在電子消費品方面我算菜鳥。
      蘋果公司過去若干年的財報都很好看,如果它敢稱第二,應該沒有人敢稱第一。那麼你要怎麼知道蘋果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首先,你要知道它是靠賣什麼產品賺錢的?其次,你要知道它的產品為什麼比同行更加賺錢?最後,你要知道為什麼它的產品能在未來繼續受歡迎,甚至比現在更加受歡迎?

      假如你能回答這些問題,你就不必去看以往的數據,事實上,你不看還好過看,事實上,當你能回答這些問題時,你也一定不屑去看過去的數據。

      讓我這個菜鳥(不是謙虛,我的確至今未使用智能電話)來嘗試回答這些問題。第一,蘋果公司靠賣iphone和ipad等熱門電子消費品賺錢,第二,蘋果公司擁有業內最多元化的團隊(社會學家,藝術家,音樂家,歷史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心理學家。。。),同時產品策略是業內最為集中的(不像三星等同行推出無數型號手機),由於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在最少的機型上,所以單一零件開發費用最高,而總開發費用最少,因此消費者能用上最好的機器,而蘋果也同時獲得最高的利潤率,這是雙贏。第三,蘋果的產品(包括但不限於iphone和ipad)在未來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內依然會賣得好,因為蘋果的宗旨是“當我們進入一個新領域或製造一個新產品時,我們首先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在這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以及我們能貢獻些什麼給我們的顧客”,這是蘋果的文化,它指導著蘋果的一切商業決策,它非常難以被模仿或者抄襲,因為它的競爭對手已經擁有非常長的經營歷史和巨大的業務規模,你不能指望一個事業有成的中老年人在短時間內改變一些已經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如果你有在大型公司供職的經驗,你就能明白要這些大公司做出任何改變,哪怕只是小小的改變,也是非常困難的,導致這種困難的根源在於落後的管理制度以及要命的官僚主義。

      在預估一家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之前,必須先搞清楚這家公司能不能一直活下去,再搞清楚能不能活得好,等這些都搞清楚之後自然就能預估未來現金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不看一眼過去的數據,你都能看到未來的數據,反之,即使你對過去的數據倒背如流,也無濟於事。世上沒有一條固定的公式去評估一家公司是否活得長和活得好,你必須通過學習和思考去抓住一些本質的東西,一些起決定性作用的長期因素。

      删除
  10. Jack兄想必也有買入蘋果吧:)

    回复删除
  11. 在預估一家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之前,必須先搞清楚這家公司能不能一直活下去,再搞清楚能不能活得好,等這些都搞清楚之後自然就能預估未來現金流。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不看一眼過去的數據,你都能看到未來的數據,反之,即使你對過去的數據倒背如流,也無濟於事。世上沒有一條固定的公式去評估一家公司是否活得長和活得好,你必須通過學習和思考去抓住一些本質的東西,一些起決定性作用的長期因素。


    jack, could you raise an example to share with us on " 你必須通過學習和思考去抓住一些本質的東西,一些起決定性作用的長期因素。", such as monopoly, long term demand...etc ? sorry for the computer couldn't type in Chinese now..

    回复删除
    回复
    1. 我想蘋果的例子就是了,我並沒有去看它過往的數據,只是通過了解它當下的做法,了解推動這些做法的背後原因,以及了解對手做不到這些的背後原因。壟斷的形成(如有),那也只是上述原因的結果。

      我說學習和思考並非特有所指,因為知識之間相輔相成,沒有哪些是獨立運作的。我們在學校時,為了方便起見,養成了僅鑽研其中一個片段,或者僅鑽研其中一個學科的習慣,再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帶著這種習慣去處理大千世界中的各種問題,結果發現處處碰壁。

      删除
    2. jack 兄, 你會否量化一家公司的優勢和整體變現 得出一個分數( 或者類似這樣的量化概念) 來比較投資這家公司?

      我相信這一點很多朋友有興趣。。。

      删除
    3. 有時會這樣做,當然有些地方不能量化,也無需處處量化。

      要留意投資者自身的某些優勢有時候比所投公司的優勢更能影響投資成績。因此評估自己的優勢至少和評估公司的優勢一樣重要。只有對自己的優勢和公司的優勢同樣了解時,投資才能取得良好一致的長期成績。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