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星期一

15%、20%、25%和30%

周圍的朋友時不時會向我推薦一些投資機會,一般不會是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他們知道不用向我推薦任何股票,推薦的都是除股票之外的投資機會。例如今天就有朋友向我推薦做外匯的高頻交易,他說如果投資一年期,回報700%,如果投資五年期,則最高年化收益率是1300%。當然了,我當場就表示毫無興趣,並強烈建議對方也不要參與。

按照我的習慣,任何號稱可保本的投資項目,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15%,我都會毫不猶豫地拿出我的“放大鏡”來仔細端詳,如果(哪怕)有一點點不肯定,我也不會投入一分錢。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20%,我就會毫不猶豫地拿出我的“光學顯微鏡”來仔細觀察,只要稍有不明白之處,立刻放棄。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25%,我想我會出動我的“電子顯微鏡”,即使經過仔細觀察之後依然信心滿滿,我也只會投入很小一部分錢,例如佔投資組合的5%。如果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者超過30%,我就直接無視。這些針對收益率的投資紀律是我通過大量研究和觀察之後得出的結果,超過15%的無風險(或低風險)年化收益率基本上無法持久,只有少數例外。我不想為了那少數例外而去冒為數眾多的風險。

調倉前小結

A股升勢凌厲,這是我打理的A股組合最近一個月來的成績,看起來似乎不錯,實際上比滬深300只是高出約3個百分點,而且前半個月還跑輸滬深300,後半月才追上的,正如我之前所言,我不喜歡牛市,牛市中要戰勝指數很難,我連一半的把握都沒有。圖中可見組合收益超過雪球網上92.42%的組合收益,可見即使是號稱高手雲集的雪球網,一樣是大多數人跑輸指數。

牛市中不得不每月調整組合一次(懶人的災難),以期在牛市結束時不要被指數拋離太遠。

2014年12月27日星期六

A股12000?

聽一位同行說A股這輪牛市將至12000,雖然我不靠預測指數高低來做投資,但乍一聽到這個“大數”,心裡也不免打了個突。

當時沒有詳細問他這個數是怎麼算出來的(做這行的一般不問具體計算方法,怕犯忌諱),回到家我用我自己的方法粗略算了一下,嘿嘿,好傢伙,還真八九不離十,12000點的預估確實不算過分,甚至比我自己計算的結果還要稍微低一些。

預估指數的計算方法因人而異,一般而言,包括數據採樣、成份股的未來利潤計算、風險係數調整以及結合一些個人的經驗或邏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我當初也是貪好玩才建立自己的一套計算方法的,至今已用它來計算過上證指數,恆生指數,大宗商品期貨,食品原料期貨以及外匯期貨,恆生指數和外匯期貨誤差較大,有將近10%,其餘的都還算過得去,誤差控制在5%以內。外匯不准也在預期之中,因為國家間的摩擦是否發生不會與當期主流經濟政策直接掛鉤,且只有美元有最突出的結算功能,其餘的貨幣相比起來程度太懸殊。至於恆生指數,則因為其體量較小,容易受政策影響(體型越小的飛行生物在飛行過程中其飛行軌跡保持直線的概率越小,反之則越大),且本地經濟太過注重房地產,自然就對股票市場的注意力降低了,注意力降低也意味著引起共鳴的機率降低了。當然了,我從不通過計算結果來指導投資,純粹是為了娛樂而已。

2014年12月24日星期三

趁調整繼續增持

今天本想悠哉度過,無奈上午就被朋友電話吵醒,原來是A股藍籌和一些國字頭H股調整了。除了安慰如驚弓之鳥的朋友之外,我自己也趁機入場增持。因為是合夥人的組合也不方便詳細公開,不過也就是那些個被低估的藍籌和國字頭的公司。

2014年12月21日星期日

聖誕禮物

今年這個聖誕禮物比較特別,它是一個方法,一個讓你有效打擊你的仇家/敵人的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引誘/鼓勵你的仇家/敵人做投資,例如股票投資,如果他們已經在做了,那第一步可以省略。

第二步,引誘/鼓勵他們做出預測,並以預測為基礎下注。

第三步,每當他們的預測準確時,一定要把對方大贊一番,說你是如何仰慕崇拜對方。每當他們的預測失誤時,一定要表示“這只是意外,不用太介意”,並鼓勵對方再接再厲,繼續進行預測,你也可以經常給對方提供財經信息或者小道消息,讓對方有更多資源來發揮其預測能力。

這個方法易學易用,永遠有效,不犯法,被打擊的對象也無法察覺,你完全不用擔心遭報復。

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

糾結

最近分別有三個人來向我表示他們正處於某種糾結之中。

第一個人:我手上的股票最近幾個月上漲了許多,想賣出獲利,可又怕賣出之後股價繼續上漲,很糾結。

我:不必糾結,對於那些不管你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得到確切答案的問題,不值得花費一分一秒在它們身上。

第二個人:我投資了一些歐洲基金,由於最近俄羅斯和歐美之間的矛盾問題,已經跌了不少,正糾結要不要先賣掉。

我:任何國家之間隨時都可能產生任何矛盾,摩擦,甚至起衝突。如果你需要為這個擔心,那你在一開始就不應該做這個投資。

第三個人:我有兩個保險計劃可選,計劃A是。。。,計劃B是。。。,幫我算一算哪個保險計劃更划算。

我(計算完畢):如果你在75歲之前死亡,那計劃A比較划算,如果你超過75歲才死亡,那計劃B比較划算。

第三個人:真糾結,不知選哪個好呢?

我:。。。。。。(心想:連生死都置之度外了,還放不下糾結呀?)

以上都是真人真事,希望大家在每次糾結之前,先考慮值不值得去糾結。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比亞迪的粗略估值

幾年前我用自己的估值方法給比亞迪粗略地估了一下值,估值的大前提是未來電動車成為主流。比亞迪旗下有幾塊產業,除了電動汽車還有手機組裝和太陽能等,手機組裝這塊已經沒有太多發展空間,規模也不大,太陽能這塊還在初期階段,未來比較難估算,所以我幹脆就忽略這兩塊的價值,直接算電動汽車。以悲觀的方式算出來的結果是每股50元,樂觀的方式算出來的結果是每股150元,我就取了個中間值,100元。

當時的股價大約在10元左右,我手上拿到的各大行分析師的股價都是個位數,最低那個是1元,最高的也不超過6元。他們的估值和我的估值有天壤之別,那個時候哪怕我只是相信他們一成,我也不敢買入,可是我相信的是我自己而不是別人,所以開始買入股票。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得出四個結論:
1. 大行分析師手中既沒有估值模型,也不掌握估值方法
2. 大行分析師的腦子裡裝的不是空氣就是漿糊,允許少數例外
3. 如果以上兩點都不是,那麼他們就是毫無品德之人
4. 他們手頭上錢多不是因為他們聰明,而是大多數投資者認為他們很聰明

股價有多不可靠?

今天比亞迪的股價表現可成為教材,它證明了股價波動有多麼不可靠。半日之內股價下挫約50%,而今天的比亞迪和24小時之前的比亞迪又有何不同?我說過股價隨機波動範圍到達50%亦不奇怪,今天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那些買入股票後賺個20%、30%就以為自己的投資邏輯有多正確的就是沽名釣譽的純粹傻B,同理,買入股票後股價下跌20%、30%就懷疑自己投資邏輯錯誤的同樣是傻。

只關心股價波動的,必將被市場愚弄,絕無例外。

2014年12月17日星期三

投資筆記:增持比亞迪 (1211)

今天以每股19元增持比亞迪。

注:暴跌的原因是同行們的無奈,當觸及止損位時自動拋盤(我不喜歡設止損位的其中一個原  因就是這樣,這種止損往往把賬面虧損變成永久虧損)
        此等原因屬黑天鵝事件,不經常發生,所以一旦發生就應該把握機會

2014年12月12日星期五

錯覺

同一隻股票,假如股價由3元跌至2.5元,相信投資者不會有什麼感覺,假如股價由3元升至5元,再由5元跌至2.5元,投資者就會有強烈的感覺。如果對以上所述股價變化產生截然不同的感覺,那麼你所看重的是股價而非股價背後的價值。如此一來,你就有資格成為最理想的愚弄對象。

財演們長期刻意讓投資者關注阻力位和支持位,就是要把投資者訓練成最理想的愚弄對象。只有對股價的變化耿耿於懷,才能做出反复無常的投資決定,只有經常做出反复無常的投資決定,才能頻繁買入賣出,只有頻繁買賣,券商才能穩定賺取交易費,只有穩定的交易費收入,財演們才不至於喝西北風。

短炒以及關注股價變化是會上癮的,為了過癮,投資者為此支付巨額費用。對於收取費用的一方而言,這是一個極好的生意 - 讓人上癮,並為之花大筆冤枉錢,還不犯法的生意去哪裡找?

2014年12月11日星期四

不從結果論對錯

我們認購基金時,總會先看看該基金過去的表現如何,如果表現良好,我們就給它加分,安心地認購,如果表現不好,就扣分,拒絕認購。我們不太可能去深入了解表現好與不好的背後原因為何。在投資時,如果僅從暫時結果(或者說過往的表現)論對錯,是非常危險的。

我1元買的股票,後來跌落到0.5元,如果時間倒回至當時,如果以當時的結果來看,我就是錯的。接下來,股票上升至11元,我賣掉了,後來股價調整至6元,從這個結果看來,我是對了。可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後來股價又從6元上升至13元,從這個結果來看,我又是錯的。事實上,當你做一個投資決定時,你不是對的就是錯的,不可能又對又錯。因此,僅從過程中的任一暫時性結果分對錯是不合邏輯的。

大多投資者對投資理念不屑一顧,只對投資結果感興趣。如果結果好,就說那個理念是正確的,如果結果不好,就說那個理念是錯誤的。我想問,如果只能從結果來判斷理念是否正確,那是不是表示無法從字面上理解及判斷該理念?如果無法從字面上理解該理念,那麼它即使是正確的又如何?無法理解的東西又怎麼拿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依樣畫葫蘆也能湊效,那就想想為什麼世界上只有一個巴菲特。)

我認為,正確的投資邏輯、思路、理念有更大機率獲利,錯誤的投資邏輯、思路、理念有更大機率虧損,如此而已,雙方都不是百分之百獲利或虧損的。

認識這一點有什麼好處?我見過很多人一開始的投資邏輯是正確的,後來由於股價的舞高弄低,漸漸懷疑自己的投資邏輯,最後自己推翻自己,往錯誤的方向奔跑。如果他們能明白投資邏輯與投資結果的關係,情況將有很大改善。認識這一點能讓人保持應有的冷靜、理智和自信。

2014年12月9日星期二

借花獻佛

跟大家分享一句話:靜能生定,定能生慧。
這句話是一位商界前輩總結的,當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覺得事實就是這樣,我自己平時就是這麼做的。

我從不輕信人言,不管說話的人是誰,即使是我最喜歡的巴菲特也不能例外。因為不輕信,自然能心靜。心靜才能鎮定地看待世間一切波動起伏,任由這些波動起伏經過平靜的大腦,智慧便開始一點一滴地積累。

資本世界裡不缺乏聰明人,說遍地皆是聰明人也不為過,這裡缺的是智慧。明明很聰明很專業的人最後可能也不會有什麼表現,而擁有智慧的人,哪怕只是一丁點的智慧,最終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在資本世界裡,笨蛋努力讓自己變得聰明一些是很有價值的,可是聰明人為了戰勝其他聰明人而想方設法讓自己變得更聰明卻是不智的。

投資筆記:增持太航

今天增持太航(2343)。

注:容許繼續下跌。
        容許長期不漲。
        容許發生一切意外。

2014年12月8日星期一

年度結算

今天到了我的合夥人基金(A股)的年度結算期,靠著最後一個月的衝刺,使收益率達到93%,算是給了合夥人一個驚喜(去年我告知合夥人今年的回報應該不超過25%)。

我在今年第一季度時已經開始為該組合買入各種強週期股,直到第二季度末才算佈局完畢,組合現金降至0.01%。在3月14日的網誌文章中也表示了開始播種。但因為我有義務對投資操作保密,所以也不宜說得太白,只能用春天和播種等詞語來做比喻。我也相信即使當時說得很直白也不見得有人相信。

今年的錢賺得頗輕鬆,全年工作不超過100個小時,來年應該要開始忙碌了,後年更加不敢想像有多忙,因為要經常尋找更合適的投資對象。

總之,今年的任務完成了,接下來,準備過一個悠閒的聖誕節了。

2014年12月7日星期日

牛市是痛苦的

牛市對於我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是在牛市中難以大幅戰勝指數,這等於相對收益降低,難以給我的合夥人帶來驚喜,當然只關心絕對收益的人就不會有這種顧慮。第二個原因是被低估的股票數量將越來越少,要費更多時間來尋找投資對象,而且就算找到也難以保證質量。

懶人如我更喜歡逗熊樂,不喜歡鬥牛遊戲。

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

一則小新聞和一則小故事

面对多方的咄咄逼空,期指空头终于绷不住了,纷纷“爆仓”。
  昨日,股指期货延续强势,指数大幅收阳,截至收盘,主力合约IF1412报收于3195.8点,上涨207.6点,涨幅为6.95%,成交196.64万手,持仓16.67万手。
  分析人士表示,期指昨日收创历史单日最大涨幅新高,升水高达91.45点,隐含利率超过70%,期现套利空间明显;粗略测算,空头整体巨亏139.9亿元。
  “10月开通期货账号后,开了四手空单,从上周一开始持续暴涨,本想平仓转多,但还是追加了保证金,结果昨天强平了一手,又补了十几万,今天彻底亏光了!”昨日一位来自广东中山的玩家称,本轮行情亏损已近百万。
  上证报记者注意到,这位期指玩家发来的交割单显示,至昨日下午收盘,他账号上仍持有三手空单,账面浮亏400680元。“以前听说做股指期货赚的快,没想到几天时间就把本金全部亏光了。”他说。
  在连续逼空行情中“爆仓”并不止新手,许多在浸泡市场多年的期指老手也在昨天暴涨中“爆仓”,或被迫追加保证金。记者从一家期货公司获悉,昨天爆仓的期指空头,少则亏损十几万,最多的一天亏损600万。
  “下午忙没来得及盯盘,回家一看,账户上几百万就这样亏光了!”一位资深期指玩家昨日称,尽管在过去几年中也遇到几次爆仓,但这一次却亏损最惨。“即便是牛市也该有一点回调,这次真赶上极端行情了。”他说。
  在过去几年里,他经常在一波反弹接近尾声时,在相对高位放空,只要控制好仓位,并及时追加保证金,不但不会亏损,最终还能大赚一把。但这一次行情来得如此迅猛,的确出乎很多期指老手的意料。
  不过,尽管多方咄咄逼人,仍有部分空头玩家没有最后放弃做空扳回一局的念想。他们的理由是,短期涨幅过猛,一旦量能耗费过大,短期回调不可避免,但前提必须是日内交易,因为此时最担心政策面的突然利好。
  王伟是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经理,自几年前开通股指期货后,由于操作不慎亏损后,一直没敢再度做空。直到最近,他觉得市场火爆得有些异常,决定逢机做空,但设定了15个点的止损线。

========================================================================
以上是偶然在網上看到的一則小新聞,接下來看一則小故事,小故事平平無奇,甚至不足以稱之為故事。

從前,有一家銀行坐落在一條小街上,那條小街是單行道,有一個小孩每天在街口饒有興趣地記錄著過路汽車的車牌號。小孩的朋友問他為什麼記錄車牌號,有什麼意義?小孩回答說:這是一條單行道,到銀行去的所有車輛都必須經過這裡,我記錄下車牌號,以後萬一有人開車去搶劫銀行,我記下的車牌號就可以給警察提供線索。

========================================================================
新聞中炒期貨的人和故事中記錄車牌號的小孩同樣想著“萬一。。。”,不同的是炒期貨的人想著萬一發生好事,而小孩想的卻是萬一發生壞事,他們都為他們所考慮的“萬一”做出相應的行動。順便一提,那個小孩後來賺了許多錢,成為一代名人,他就是巴菲特。

業績退步

今早還在被窩裡就被電話吵醒,是一位老鄰居打來的,一接通就聽到對方興奮地說:“恭喜呀。”

我問:恭喜什麼?

老鄰居:你股票大漲呀(A股組合),難道你不知道?

我:我知道呀,可是你怎麼知道?

老鄰居:你忘啦,是大半年前你讓我買的。

我:哦。。。(這才想起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老鄰居:怎麼,股票漲了還不高興嗎?

我:不是,只是因為買的時候已經有所預期,所以也沒有太大感覺(事實上是因為我今年跑
贏指數的幅度比去年下降了,怕跟對方解釋不清,所以隨口找個藉口應對)

老鄰居:打電話是為了謝謝你的建議。

我:不客氣,只是你自己運氣好而已(這不是客氣話,因為我從來不會預測股價何時上漲,更不會預測牛市何時到來)。

老鄰居:那你什麼時候賣出可不可以跟我說一聲?

我:好吧,不過估計還要過一段時間,到時會告訴你的。

無論何時,上漲只是因為運氣好,下跌是因為自己技術上的不足或者錯漏。
今年收益率確實比去年高一大截,可是不可否認業績退步了,就如之前所言,與指數之間的差距縮小了。

2014年12月2日星期二

小時候家裡長輩一致認為我很懶,時常為了這個念叨我,擔心因為太懶而前途一片黑暗。聽太多遍之後我自己也開始擔心起來了。用“可以坐著就不站著,可以躺著就不坐著”來形容我是十分貼切的。

我努力尋找一種連懶人也可以做的職業,最好是不僅適合懶人來做,而且懶人做起來更有優勢。我把想法告訴別人,沒有一個人認為有這種職業,覺得我只是發白日夢而已。想不到,還真給我找到這種職業,做了好些年了,越做越覺得得心應手,看來入對行確實是挺重要的。

2014年11月30日星期日

油價暴跌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全球性釋放資本流動性,萬億級美元的流動性。

誰最受惠?當然是人均資源低的國家,越低就越受惠,中國首當其衝。換言之,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變相使中國受益。

另一方面,資本流動性的釋放要找估值最低的投資對象,能夠容納大資本以及資產價格低的對象是誰?毫無疑問又是中國,而且碰巧,人民幣開始國際化,中國股市又來改革,這一切只能說明兩個問題:1.中國再一次走運了 2.牛市有條件開始。

十分鐘

十分鐘可以辦成什麼事?查收電子郵件或許不夠用,打字太慢的話回個留言可能也不夠用,牙齒健康的話吃個雪糕是沒問題的,如果是正經事,我能想到的能夠用十分鐘辦完的事真不多。十分鐘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我考慮是否投資任何一家公司的時間極限。這不是說我最少需要十分鐘去決定是否買一隻股票,而是說如果在十分鐘之內仍無法下決定就選擇放棄。這是我的紀律,也是習慣,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

我自己十分喜歡這個習慣,它減少了許多潛在的選擇機會,也因此大大減少了額外風險,更重要的是讓我有大量時間去做其它感興趣的事。它的存在有賴於我的投資分析清單,當然這清單的完成耗費了我大量時間,但最終證明這些付出是值得的。

巴菲特說過:“如果你不想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你最好連十分鐘也不要擁有。”我想巴菲特是在強調信心的重要性,強大無比的信心則自然是來自對投資對象透徹的了解,至少從理智角度來看是這樣的。我見到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單純的長期持有,這就有點太教條主義了。我的十分鐘分析也是信心的測試,如果十分鐘內還沒有建立起投資信心,那就證明我不夠了解投資對象,因此選擇放棄是合乎情理的。

2014年11月26日星期三

我的電腦

今天一位同行問我:為什麼我們都是對著電腦,而成績竟差別這麼大?

我:因為我們用電腦做的事完全不一樣。當你用電腦查閱各種經濟數據、各種評論預測、做各種技術分析時,我卻在用電腦玩遊戲。

同行:玩什麼遊戲?

我:Diablo

同行:好玩麼?

我:是我玩過的最好玩的遊戲之一,而且遊戲中蘊藏著重要的投資思想。

同行:什麼思想?

我:你自己去體驗吧,萬一體驗不出也不要來問我,我是不會告訴你的。

同行:你知道雪球網嗎?

我:知道。

同行:上面有很多信息,你覺得如何?

我:嗯,確實很有意思。那裡有許多熱心的善者仁翁,他們熱衷於發現寶藏,然後第一時間畫一張詳細的藏寶圖告知其他人快快去挖寶。

同行:。。。。。。(沉默)

我:我們來做個交易吧,對你我都有好處的。

同行:你說說看。

我:以後我買股票時通知你,你等股價再跌20%才買,賣出股票時也通知你,你等股價再上漲20%才賣,然後你把多出來的收益的25%給我。

同行:聽起來挺公平,但是為什麼你自己不等再跌20%才買,等再漲20%才賣?

我:因為我的手無法脫離大腦自己運作。(我心想:只有習慣於不經大腦就動手的人能做到)

同行:哦,明白了!但是為什麼是20%?

我:沒什麼,只是按過去的經驗來看,股價跌穿我買入價的20%和升穿賣出價的20%的例子不少。

2014年11月24日星期一

投資者從青澀到成熟的標誌

從著眼於短期股價波動到著眼於未來趨勢,再著眼於盡量客觀評估各種未來趨勢的機率。

從著眼於技術分析到著眼於企業內部基本面,再到著眼於內外部基本面的交集。

從著眼於個別投資表現到著眼於組合整體表現。

從著眼於絕對收益到著眼於相對收益。

從著眼於分散投資到著眼於多元投資,再著眼於適度集中的多元投資。

從重點考慮潛在收益到重點考慮潛在損失。

從渴望財富為投資動機到懼怕通脹為投資動機,再到以出現合適投資機會為投資動機。

如果你想把錢交給專業理財人士投資,以上幾點可幫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搞清楚對方是否值得託付。

如果你想自己投資理財,以上幾點可在你最迷茫的時候幫你找到方向。

2014年11月22日星期六

投資和賭博的區別

直到下注那一刻仍堅定認為自己是在賭博的就是地地道道的投資行為,即使下注的對象是賭場中的某一個賭局。

直到下注那一刻仍堅定認為自己是在投資的就是地地道道的賭博行為,即使下注的對象是國債。

酒後駕駛更容易出現意外不是因為車速太快,不是因為路面情況不佳,更不是因為司機駕駛水平太低,只是因為司機不知道車速快慢,不知道路面情況好壞,更不知道自己的駕駛水平再高也高不過血液中的酒精濃度。

2014年11月14日星期五

中信證券值得買嗎?

有朋友問我現在是否應該買中信證券,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難回答。換成是以前,我很可能會覺得應該買,我能想到很多買入的理由:

- 牛市裡券商股受惠最多,股價也上漲得最多(比銀行、保險都要多)
- 滬港通因素
- A股股價調整了好長時間了,不漲則已,一漲驚人
- 作為龍頭,有很大機會吞併小型券商的市場份額
- 中國金融產品匱乏,金融機制落後,人民幣國際化以後肯定要解決這些問題,屆時券商的業務種類、產品種類都要增加,收益自然也會提高

但最終我還是選擇放棄,因為我發現很難給它定價。

有誰來提提意見嗎?

2014年11月13日星期四

養成對照清單的習慣

當我們要辦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時往往會事先擬定一張清單,然後對照清單來逐步完成這件事。例如,購物清單,飛機師起飛前的檢查清單,做料理時用到的菜譜等等。我們要購買一部手機之前也要弄張清單,例如必須具備哪些功能,屏幕要多大,價錢要在哪個範圍之內等等,可是到了做投資時,很多人卻沒有一張清單。做投資決定要比買手機複雜得多,出錯的概率大得多,出錯的代價也要大得多,如果買手機都要清單,為什麼做投資不用?

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有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且養成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仔細對照該清單的習慣,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減少犯錯以及方便事後總結提高。

擬定投資清單的核心就是思考如何減少犯錯。初次擬定的投資清單可能錯漏百出,但無妨,通過思考、學習、實踐和總結之後這個清單就變得越來越完善。一張好的投資清單是投資者的心血結晶,也是投資者最寶貴的財富。它能夠幫助投資者最大限度地減少投資風險,當然我們不奢望完美,再好的投資清單也不能保證永遠不犯錯。

我有自己的一張投資清單,這張清單現在看起來和當初已經大不相同,因為已經被我修改了N次。為了檢驗這張清單的避險能力,我特意到港交所找來那些千股的名單,用清單逐一過濾,發現無一漏網。或許這還不能說明這個清單能夠百分百避開所有千股(因為不能避開的千股可能暫時還沒出現),但可以肯定它已經擁有令人欣慰的基礎避險能力。

除了驗證千股,我也用它來驗證那些經歷股價暴跌(非因出千而暴跌)的股票,效果也同樣令人欣慰,它避開了超過九成的暴跌。在我看來,一張能夠避開大多數風險的投資清單,加上良好的投資心態,再加上一點運氣,就形成長期執行穩健投資的基礎。

有了這個基礎之後,你會發現那些諸如美聯署加息減息、中國GDP多少、地方政府有多少壞賬、貿易順差逆差、貨幣升值貶值、石油升值貶值、惡性通脹還是惡性通縮、某大神跳出來喊牛市熊市將至、預測未來哪個行業興盛那個行業衰敗、穆迪調高調低某某信用評級、渾水跳出來做空哪個公司、某地核電廠爆炸、某國出現龍捲風海嘯地震、真普選假普選、扈港通是否開通。。。等等等等。。。這一切,都通通當耳邊風。世上再沒有什麼比一張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更可靠的制勝法寶,即便是準確無誤的內幕消息在它面前也不值一提。內幕消息充其量能讓你賺幾次錢,而且還賺得提心吊膽,而投資清單卻能讓你長期賺錢,而且賺得輕鬆安心。

寫了這麼多自己的投資清單的好處,並非為了炫耀,只是為了鼓勵讀者擬定屬於自己的投資清單並養成投資前對照清單的好習慣。此外,投資者應該對自己好不容易擬定完善的投資清單進行徹底保密,因為任何有效的投資方法一旦公開,其效用就逐漸減弱,直至完全消失。

2014年11月12日星期三

投資筆記:買入太平洋恩利

用上次沽出317的一部分獲利資金買入1174,經過連續數日的吸納終於完成買入,平均價0.26。

注:
1. 容許短期內股價可能繼續下探,亦不排除進一步增持的可能性。
2. 容許股價長時間無顯著反彈。
3. 容許一切意外發生。
4. 倘該投資最終獲得理想回報,大部分原因歸功於運氣,僅小部原因歸功於個人技術及知識。
5. 以上四點適用於本人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每一筆證券投資。

對投資收益率的誤解

有人拿一張某基金的介紹單張來問我該不該投資該基金。他說該基金最近三年的投資收益率大約是16%每年。我細閱了單張的內容,發現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生物科技類的美國公司,成立至今18年,累積總收益170%。於是有了以下對話:

我:一個運作18年的基金總收益170%,年化收益率應該是多少?

他:(通過計算)才3%?

我:是的。

他:但是最近三年回報率有16%。

我:這說明這個基金的業績起伏很大,而長期總體業績不佳。那個推薦基金給你的銷售人員 
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居心不良,只提表現好的年份,其它年份不提。

他:那每年投資收益率要多少才能接受?8%?12%?

我:我覺得零收益率也可以接受,前提是市場平均收益率是負數。如果市場的長期收益率是25%,那麼即使是24%的收益率我也不能接受。

通常銷售投資品的人會告訴銷售對象該投資品最近幾年的表現是如何地好,他們會說出一個年化收益率的數字,銷售對象通常會樂觀地估計接下來的時間該投資品也有相近的表現,退一萬步來看,即使該投資品能夠保證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也有相同的表現,它也不能夠估計這個回報率是否戰勝市場,除非它同時也能預測市場的未來收益率是多少。然而,這是絕對不可能的。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重要的不是年化收益率有多少,而是年化收益率跑贏市場多少。

我經常看到、聽到有人“謙虛”地表示每年有10%、15%、20%。。。的收益率就滿足了。似乎他們已經對未來市場的平均收益率瞭如指掌。這種認識除了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承擔了額外風險之外,也沒什麼壞處了。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股價的隨機波動

今天一位朋友致電與我聊天,一開腔就唉聲嘆氣,原來他太太的上司前段時間告知他們某隻股票的內幕消息,讓他們買入,他們半信半疑就沒有買,不久後該股票上漲了20%,他們為此後悔不已。

事實上,股價有10%~40%的隨機波動範圍,公司市值越大其股價波動幅度越低,根據我個人觀察,市值超過500億的大型公司的隨機波動範圍在10%~20%之間,而中小型公司的股價隨機波動範圍可擴大至40%甚至更多一些。所謂的隨機不是指毫無原因,而是指與公司基本面無關。導致股價隨機波動的原因通常是外部原因,是無數種外部原因交織而成的結果。這些外部原因大多不可被預測。

儘管事實如此,我們還是經常看到許多投資者熱衷於預測並分享關於股價短期波動的預測,同時我們也看到另外一些投資者因為某人的預測準確/不准確而表現出崇拜/鄙視他人的情況。有些投資者“準確預測”了股價的波動,在短時間內賺了20%、30%,他們為此興奮不已,這種司空見慣的情形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除非他們因為賺了這一筆就足以獲得財富自由,或者,他們有永遠保持這種盈利模式的方法。遺憾的是,這兩者都是不可能的。

做投資就如晚上睡覺之前刷牙一樣,只是一個再平淡不過的習慣。如果用對牙刷,用對牙膏,並且刷牙的動作和力度都正確,那麼你可以預期你的牙齒將會在更長的時間裡保持健康。是的,牙齒健康很重要,但很難想像有人會為此而興奮不已。

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真是混帳!!

反佔中保普選大聯盟竟然話收集到183萬簽名,每4個港人有1個簽名,本人上週四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站在時代廣場附近其中一個大聯盟簽名收集站側邊觀察,莫說每4個人,每400個人都無1個去簽名。該地段人流量極多,並且就在佔領區附近,以此作為觀察點再合適不過。

佔中無非是要爭取真普選,既然取名為“反佔中保普選大聯盟”,何不動員那183萬市民為佔中者站台?如果人數如此之眾,相信短時間內就能達成普選目的,而佔中運動自然就會結束,這樣做兩全其美,又完全符合“反佔中保普選大聯盟”之名,何樂而不為?

另外,據雅虎新聞  -  “來自運輸,旅遊、飲食等的不同行業的市民到場支持,並分別上台講述佔中對生活的影響。有電車司機分享時聲淚俱下,說收入以時薪計算,乘客量下跌,上月人工減少二千五百元。他擔心公司受佔領影響,年底不會派花紅。”
無論你是何行業,如果區區一個幾月的佔中就將你打擊到如此地步,那只能說明你的生活建立在鋼絲上,你最需要的是自我反省而非怨天尤人,俗話說花無百日紅,從來沒有哪個地方永遠太平,如果不懂得未雨綢繆,終究有遭殃的時候,因何事件而遭殃並不是重點。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

一個有趣的現象

經常看到各大投行預測、評論許多上市公司的股價,卻沒見到他們預測、評論自己公司的股價,難道這些分析師對別人的業務比對自己的業務更加清楚?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投資筆記:沽出廣船

不知不覺間持有廣船(317)已屆兩年,平均成本價約$6, 今日於$25沽出獲利。沽出價距離當初目標價還有一段距離,不過當初買入時並不知道兩年後會資產重組,新注入資產是否能夠為公司帶來預期般的收益尚不可知,既然基本面已經有所轉變,就決定沽出獲利,等進一步分析結果再決定是否重新買入。獲利資金分成三份,一份買太航,一份買思捷,一份現金等物色其它投資機會。

2014年11月1日星期六

如何動搖法制基礎?

鑑於最近各種派別,甚至連本應熟識法律方方面面的律政司,都認為佔中動搖了法制基礎,動搖了香港核心價值,我本著客觀的精神來評論一番。

要讓“佔中動搖了法制基礎,動搖了香港核心價值”這句話正確,必須前後兩個分句同時正確,然而後半句已經不正確,決定香港核心價值的那些因素,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闡明,這裡不再重複,由此可見這句話本來已經無法正確,更甚的是,連前半句都是錯的。到底如何才能動搖法制基礎?答案很簡單,就是不適度執法。

法律條文一直在變化,隨著文化、社會的演變而變化。以前的法律條文現在看起來也許很荒唐,現在的法律條文看起來進步完善了許多,但是現在的法律條文正是由以前的法律條文逐步演變而來的。從這個事實可以看到即使荒唐的法律條文亦不能動搖法制基礎。

那些荒唐的早期法律條文是如何展開其進化之旅的?首先,立法者開創了一些惡法,執法者認真執法,由於認真執法,惡法的負面作用顯露無遺,大眾開始反對惡法,他們以不守法來反對惡法,他們付出一些代價,立法者發現惡法無法繼續下去,於是修改法律,使法律條文進化。這看起來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所有法律都是依此過程得到進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這個過程中,既有惡法,也有不守法行為,還有認真的執法者,正是這三者的同時存在,法律條文才能得以進化,換句話說,這三者不但沒有動搖法制基礎,反而促進了法制基礎。這三者中,執法是主動的,立法和守法則是被動的。為什麼?因為社會環境迫使立法者立法,而立法者由於自身知識經驗的局限性,只能立出不怎麼完善的法律條文,所以立法這個動作是被動的,無法被人為改變。守法與否的決定也是受環境決定,如果守法讓人難以生存,他們自然會選擇不守法,因而守法與否也是被動的,無法被人為改變。至於執法環節,執法者只需要照章辦事,由於某些原因,他們可以選擇不照章辦事,或者有時候照章辦事,有時候不照章辦事,總之執法是一個主動行為,可以被人為改變,因此,只有執法這個因素是三個因素中最不穩定的,也因此,只有這個因素是法制基礎的脆弱點,所以,若要動搖法制基礎,只有不嚴格執法才能辦到。最後用上面那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如果執法者不嚴格執行惡法,惡法就不起作用,其負面作用就無法顯露,大眾就不可能反對惡法,立法者也不可能重新修改惡法使其進化。

看完以上分析,還認為“佔中動搖了法制基礎”嗎?

2014年10月22日星期三

梁振英:普選會讓窮人主導政治

(法新社香港21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 接受外媒採訪說,開放普選會讓香港的眾多窮人主導 政治。在香港官員與占中行動學生領袖舉行關鍵性會 談前,梁振英排除民主改革方案。 梁振英在會談數小時前接受外國媒體訪問說,普選 是不可能的。「華爾街日報」(WSJ)和「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都刊載他的訪問。 他說,如果領導階層的候選人由大眾提名,那麼香 港社會最大部份群眾、也就是窮人,可能主導選舉。 梁振英在訪問中說:「如果完全只是數字遊戲和數 字代表性,那麼顯然地你就要向月收入不到1800美元的 半數香港人傾斜。」 香港若干主要路口3個多星期以來,因要求普選而 發動的大規模集會癱瘓。這是北京當局自1989年天安門 爭取民主示威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官員今天與占中行動代表的對話預定下午6時展開 ,將有電視實況轉播。示威民眾說,將在示威現場架設 大型螢幕。 由於雙方似乎都不願妥協,外界擔憂兩邊無法取得 共識,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抗議民眾和警察之間的衝突。 (譯者:中央社羅苑韶)

=======================================================================

1. 請問梁生: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城市中的最大部分群眾不是窮人?如果事實上所有國家、城市中的最大部分群眾都是窮人,那麼按你的邏輯民主是否應該立即從這個世界消失?

2. 鄧小平說過:“允許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再帶動其他人致富”。先不說這個基本政策方向是否完美無缺,但至少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前半段政策向那些最有可能致富的人傾斜,在完成前半段任務之後,政策又開始向其他人(即窮人)傾斜,以完成後半段任務。不知梁生作為中央任命的特區長官是否贊成中央偉大領袖的政治主張?如果贊成,即應該深刻認識到政策不應固定向富人或者窮人傾斜,甚至不應保持固定的平衡狀態(即對富人窮人永遠一視同仁),它的傾斜應該是動態的,因應社會矛盾的變化而變化。社會矛盾與宇宙萬物一樣總是不斷變化,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政治的本質就是通過政策調節社會矛盾令社會生產力得以最大程度發揮。做不到如此效果的政策就必須改變,不明白這些基本道理的人就不配當政治家、領導、長官、領袖。

3. 從最基本的科學角度來解釋“為什麼當貧富懸殊時,政策絕對應該向窮人傾斜?”。我們知道只要物質條件允許,人類就如其它生物一般為繁衍後代而努力。繁衍後代有兩大意義,一是讓物種持續生存,二是豐富物種的基因庫。基因庫是決定物種是否能夠通過自然選擇而進化的唯一因素。人類每生存一天都可能遇到全新的棘手的問題,例如最近的依波拉病毒,如果人類中有聰明的科學家能夠開發出消滅該病毒的藥劑,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就不會因為致命病毒的出現而無法生存下去,而那位聰明的拯救人類的科學家可能是從一個窮人家庭出來的,如果那個窮人家庭一開始就窮到無法生下那個聰明的小孩,或者生下之後無法養大,或者養大之後無法接受教育,試想人類還怎麼應付依波拉病毒?正是那個窮人家庭不至於窮到不生育後代,人類的基因庫裡才有了這位聰明科學家的基因,人類才得以避過一劫,人類這個物種才能繼續生存發展壯大。擁有天賦的基因組合(即一個人類個體)可能來自於富貴家庭也可能來自於窮人家庭,換言之,越多家庭繁衍後代,人類就越有可能出現天才、人才、鬼才,只有各種才的不斷湧現才能使人類世界不斷進步。若以豐富人類基因庫的科學意義來說,讓兩個窮人家庭繁衍其後代要比讓一個富人家庭繁衍後代更有現實意義,更何況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城市中的富人和窮人家庭的比例都遠遠超過1:2. 因此,政策絕對應該向窮人傾斜。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窮人,並非以財富絕對值衡量,而是以生育後代的物質基礎來衡量,以現今的香港來說,大多數市民完全符合這個窮人的標準,也就是說他們對生育後代有物質上的壓力,這個壓力阻礙了人類基因庫的豐富,進而阻礙了人類的發展,政策有義務通過適當的調整來舒緩這個壓力,這是一切政策、法律、法規所應該保護的唯一事物。

4. 從梁生的發言中可看出他對政治、科學、甚至最基本的邏輯判斷都一竅不通。以上第一點反駁了他的基本邏輯判斷,第二點指出了他對政治本質的不了解,第三點說明了他對人類科學的無知,結論就是梁生失德。什麼是德?就是我們常說的道德。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社會地位影響著千千萬萬其他人的生活,那麼他最大的道德就是學習掌握足夠多的知識,以作出明智的決策,相反,不學無術就是最大的失德。

荒謬的統計

佔領行動持續第二十五日,香港研究協會過去兩日進行電話抽樣訪問,以瞭解市民對佔中的意見,在超過一千名被訪的十八歲以上市民,有七成不支持佔中,比上星期調查上升兩個百分點,支持的有兩成四人,減少三個百分點;市民對行動組織者,包括佔中發起人、學聯及學民思潮表現評價,進一步轉差,六成四的受訪者對佔中示威者的行為不太接受或完全不接受,上升三個百分點。對於政府處理佔中的表現,有五成七人認同,六成四人則接受警隊表現,不接受則有三成六人,顯示市民對政府及警隊表現評價持續正面。香港研究協會負責人指,市民對佔領行動組織者及佔中參與者表現的評價進一步轉差,呼籲他們切實考慮市民意見,顧及社會各方利益,盡快和平撤離,用對話取代對抗,解決政治紛爭,讓社會重回正常運作。

======================================================================

剛剛在雅虎看到以上這段荒謬的統計數字,好想問下負責統計的人究竟是否學好統計學基礎。統計學的基礎就是選取適當數量的樣本,在7,000,000人口中選取1,000人作為樣本算什麼統計?

2014年10月18日星期六

拖不起,打不起

政府處於明顯劣勢,既拖不起也打不起。每拖一日,警力就要消耗一日,此等常規外消耗經不起時間考驗,過程之中只要一小部分人壓力爆煲做錯事就要付出巨大代價。要打,那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除非能夠百分百封殺一切傳媒,否則西方國家豈會坐視?國與國之間存在廣泛的合作與競爭關係,有合作機會時大家不會輕易錯過,有打擊機會時同樣不會輕易錯過。再者,示威者有太多合法的辦法癱瘓整個社會系統的運作,他們並不是不知道,只是非到不得已不拿出來用而已。政府應該盡快服軟,該辭退的官員辭退,該更改的政策更改,該安撫的市民安撫。

2014年10月14日星期二

“為了香港的未來,我們爭取真正的民主”?

標題的句子正是許多佔中參與者的說法。一個被廣泛接受的邏輯是:香港的繁榮昌盛必須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上,離開了民主,香港的未來不可能光明,而年輕的學子們正在為了這個民主的基礎而全力爭取,所以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香港而不是為了自己(至少不是全部為自己)。這個邏輯沒有問題嗎?

家父曾經感嘆人類真是幸運,應該說幸運到了極點,因為他發現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好落在目前運行的軌道上,離太陽既不太近,也不太遠,如果再近一點,氣溫可能要超過100攝氏度,人會被烤熟,如果再遠一點,氣溫就太低,一切都可能要變成冰塊。如果這個說法能夠讓那些整天覺得自己很不幸的人突然覺得原來自己是何其幸運,然後快樂地生活下去,那麼它就有莫大的價值。然而,即使它有莫大的價值,也不能讓它變得正確,除非人類的祖先一開始就在宇宙中流浪,無意中發現了地球這個適合生存的星球,然後搬進來居住。這段文字和本文標題所述觀點有一共同點,那就是所謂的本末倒置。

銅鑼灣羅素街的租金水準已然是世界頂級水準。租金水準取決於該地段的繁華程度(繁是指人流多,華是指人均消費高),而繁華程度是否取決於該範圍內商家的營運水準呢?想像一下假如羅素街上的商家由於經營不善,導致顧客不肯上門,結果會是如何?很簡單,他們將很快支付不起昂貴的租金,被原來不在羅素街經營的其他商家所取代。業主絕對不會因為租客的經營不善而降低租金,業主會尋找更善於經營的新租客來取代舊租客。新租客和舊租客有什麼不同?如果我說舊租客內部管理制度不科學,不民主,不尊重員工,導致員工工作懈怠,最終傷害顧客的利益,影響店鋪業績,而新租客內部管理制度完善,民主,尊重員工,員工士氣如虹,盡心提供最好的服務,使店鋪業績蒸蒸日上。。。可以嗎?可以的,這個假設在邏輯上完全說得通。究竟是因為商家運營水準高支撐起該地段的繁華,進而高租金,還是因為繁華和高租金讓商家保持高運營水準?如果不是商家的高水準決定該地段的繁華和租金,那麼又是什麼因素來決定呢?如果有了答案,不妨進一步想想如果羅素街是銅鑼灣的羅素街,那麼香港可不可以看成是世界的羅素街呢?

英國政府統治了香港,由於其先進的管治使得香港得以繁榮昌盛,被譽為東方明珠。假如英國政府當時統治的是內蒙古大草原,撒哈拉大沙漠或者喜馬拉雅山,同樣採用先進的管治手法,那三個地方也同樣能如香港般繁榮昌盛嗎?

無論是誰生活在香港這個地方,他們都如同羅素街(香港)上的租客,他們不得不努力保持高營運水準(高度民主、法制),否則他們必然被其他人取代。真正決定香港價值的直接因素是:經度,緯度,海拔高度,海岸線,各種自然資源和周邊城市網絡。這些直接因素發揮作用,衍生出一批間接因素:例如到今天為止的本地歷史,多年沉澱下來的本地文化,各種生活設施等等。能夠摧毀香港價值的事物有兩類,第一類是天災(即改變上述直接因素的自然災難),第二類是科技,由於價值是相對的,如果有一天科技發達到可以讓人類生活在沙漠,高山,草原甚至極地上都如同生活在發達的大城市裡一般舒適,那麼地域性優勢也就消失了。

回到主題,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為了能夠繼續生活在香港,我們必須爭取民主,因為香港只能掌握在懂得運用民主最優化生產力的人手中”。

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對佔中的理解

儘管對政治話題一向不太感冒,但由於近日周圍朋友聊天都躲不開佔中這個話題,今天就零碎的寫下一些看法。

佔中是偶然還是必然?

我想這是必然的。人的天性是不喜歡變化,確切一點說,是害怕變化,尤其是生活環境的變化。能夠提供證明的例子有很多,其中我記得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當年美國剛開始解放黑奴時,竟然有相當一部分黑奴不願意被解放,他們覺得解放他們相當於打破了他們的飯碗。今日的香港儘管實行一國兩制,但在許多政策細節上起了變化,這些變化導致了生活環境的改變,當越來越多人感受到變化時就必然產生反抗心理和行為。既然佔中是必然的,那麼我們是否還能責怪那些佔中的人?我們能不能責怪感冒的人流鼻涕咳嗽呢?

民主有何作用?

談論佔中時多多少少會提到民主。民主能保證選出優秀的領袖嗎?- 不能。民主能保證選出的領袖比非民主(小圈子)選出的領袖更好嗎? - 也不能。民主能保證的是當不幸選到糟糕的領袖時,能夠盡快讓該領袖退位讓賢。假如整個社會是一部機器,那麼民主就充當著潤滑油的角色。民主通過法律和影響人們的思維習慣來起潤滑作用。法律通過保護該保護的人,懲罰該懲罰的人來減少社會矛盾,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摩擦,減少整個社會的摩擦成本,提高社會生產力。民主意識的潛移默化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生活在民主國家的人更懂得尊重他人,當尊重成為習慣,社會的各種摩擦就自然降至最低。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清潔工人,你剛剛認真打掃的地方很快被其他人亂拋垃圾,你會不會覺得不高興?你應該會覺得那些人不尊重你的勞動成果,久而久之你就不那麼認真打掃了。如果清潔工這份工作不受尊重,那麼清潔工們還有沒有可能滿懷驕傲的完成他們的工作?互相尊重對任何一個社會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而民主恰恰能讓人養成這個良好的習慣。

佔中可以更進一步減少對民生的負面影響嗎?

我覺得可以。例如示威者可以考慮到被影響到生意的店家那裡消費,而店家也可以考慮在短期內販賣一些示威者需要的物資,雙方都努力一下就可以把負面影響降下來。

政府可以繼續堅持下去或者耍手段(包括欺騙、鎮壓)嗎?

可以的,不過這是在做無用功。繁衍後代,是一切生物,當然也包括人類在內的基因使命,由於繁殖需要物質的支持,而物質的總量是有限的,所以聰明的人類不得不想盡辦法來提高生產力,要提高生產力就必須降低摩擦成本,而民主就是一種有效手段。只要政府是人類,就無法長期對抗自己的基因使命。從古至今,人類社會的生產力不斷提高,任何阻礙生產力的力量最終都要枯竭。

佔中者做得對嗎?偉大嗎?合理嗎?結果會如何?

我覺得沒有做對,因為事實上是對一部分普通市民造成了困擾,而這種困擾並非不得已。更談不上偉大,像歷史上真正的自由戰士,為了自由而徹底犧牲自己那就算偉大,反之,犧牲自己的一小部分利益的同時還要犧牲其他人利益的行為,只能算是合理 - 任何人保護自己的利益都是合理的表現。就如同在大陸看到老人摔倒不去扶,為了保護自己不捲入麻煩事絕對是合理的表現,但絕不偉大。我相信佔中者深知民主的好處,同時也相信他們沒有民主的覺悟,沒有充分的覺悟就不可能有徹底犧牲自己的利益的動力,所以這場運動在本質上只能算是一場半吊子民主運動,因此它的結果就是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民主,這也不奇怪,真正的民主從來都是得來不易的。這場運動充其量就是給下一次運動奠定基礎。

2014年7月14日星期一

諾基亞

大約在兩年前,那時的蘋果無論是產品還是股價表現都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當然現在也不弱,只是相比當時而言稍微退了燒),儘管我對智能手機接近於一竅不通,但我還是很受當時的氣氛所感染,再加上身邊朋友的極力推薦,於是我決定買點跟手機相關的股票。在我開始買入相關股票後,推薦我投資的朋友卻沒有給我好臉色看 - 因為我買的是諾基亞的股票。我的性格是這樣的(我自己也說不清是好還是不好),要麼不買,要麼一直買,於是我從2.5美元一直買到3.8美元,不知不覺間諾基亞已經成為我組合中的老三。

我買諾基亞的股票基於三個理由:首先我自己是諾基亞的用家,屈指一算我過去總共用過六款諾基亞手機,我也用過其它牌子的,例如三星,Sonyericson, LG,Moto等,但最終我還是最喜歡諾基亞,或許這只是個人習慣,但是多年來諾基亞確實靠自己的實力打敗了無數競爭對手而成為一哥,這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實,從這一點,我想我認為諾基亞擁有非常棒的團隊應該不是太過分吧。其次,雖然我對手機不是很內行,但是我大概能明白新型手機之所以超越舊型手機,是因為加入了某些新功能,而開發新功能未必需要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後盾(不可否認有些新功能確實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但那只是少數),也就是說,諾基亞那不合時宜的產品(或技術)使得它的市場佔有率節節敗退,但是,我可以肯定他們正在想方設法尋求改變(正常人都會這樣做,除非他們不是正常人,這個可能性很低)。那麼一旦他們這麼去做了,就很有可能出現轉機,我說過新功能未必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有時很可能只是一個觀念上的改變就能得到一個絕妙的主意。最後,諾基亞的品牌影響力並沒有受到多少影響,我擔保即使你很討厭諾基亞的產品,你也知道諾基亞是一家著名的手機公司。也就是說,萬一以後諾基亞推出很不錯的新產品,它不必花大力氣去四處宣傳,只要新產品真的不錯,消費者基於過去對諾基亞質量的認可,很有可能會毫不猶豫的去購買新產品。

持股兩年不算太長卻也不算太短,賬面回報超過自己當初的預期,但我決定繼續持有,或許我是對的,也或許是錯的,讓時間來告訴我答案。

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

萬科短評

中國房地產研究院報導萬科在近日中介公司和地產經紀人會議上發布兩款網絡化全名營銷產品:“萬科經紀人平台”+“分享達人”。萬科全民銷售模式開始進入運作。

1、萬科全民營銷模式。

1)產品介紹。公開資料看,萬科本次推出“萬科經紀人平台”和“分享達人”。以上兩大系統的核心是將各類人群手中的房源推薦給萬科,成功之後萬科提供佣金。經紀人平台可利用移動互聯網傳播優勢,通過激勵政策,將代理公司、地產中介、萬科業主、萬科員工身邊的客群資源指向萬科的在售項目系統。同時可以對看房人進行意向跟踪,對被推薦人進行主動營銷。 “分享達人”是一款微信粉絲傳播平台,通過註冊成為分享達人,並成功分享上海萬科定期更新的活動任務給微信好友,即可獲得不同形式的獎勵。從效果上看,“分享達人”是“萬科經紀人平台”之外更偏向社會大眾、門檻更低的簡單版本。成為分享達人後,通過分享類似“看房團”之類活動,邀請微信好友參與,分享者即可獲得獎勵。雖然這裡的分享者不是與萬科合作的房產中介人,但也能同樣幫助萬科實現推薦房源的效果。

2)直接增加銷售手段。通過以上銷售模式,萬科在整合社會資源同時,可能將進一步壓縮中間環節費用,更大程度讓利於消費者並增加消費者體驗。

2、萬科生態圈已逐步顯現。從年初至今我們看到,萬科在行業全產業鏈進行一系列活動。我們認為相關製度建設和模式創新的實質在於構建房地產領域的萬科生態圈。

1)萬科生態圈構建。我們把房地產行業劃分為前端生產製造、中端銷售和後端售後服務。可以看到,前端生產製造方面萬科除不斷加強標準化、產品質量控制外,公司已製定“萬科合格供應商名錄”。同時,公司收購徽商銀行以解決公司中小供應商融資困難問題。中端銷售方面,本次萬科經紀人平台和分享達人的構建將為幫助解決社會閒置資源提供前提。通過壓縮中間環節,並最大程度為消費者提供利益。至於後端售後服務,主要是萬科物業。公司在物業方面已屬於國內領先,多項物業管理技術和指標已申請專利。

2)萬科大平台特徵。我們認為當前萬科所構建的一系列戰略,實質上是將萬科向平台屬性進一步加強。按照我們的理解,目前萬科對內平台和對外平台在製度建設上已逐步完善。通過事業合夥人制度、經濟利潤獎勵方案等保證員工能夠在萬科平台充分發展,做萬科項目的主人,甚至是萬科的主人。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圈構建,可保證萬科合作人能夠有健康有序的生存環境,能夠和萬科一起成長。同時更大程度保證萬科產品品質(通過供應鏈優化實現品質可追溯)、服務品質(通過銷售和物業環節,更大程度讓利於消費者,增強消費者體驗)。

++++++++++++++++++++++++++++++++++++++++++++++++++++++++++++++++++++++++

我的看法:

1. 最傳統的生意模式是生產產品,接下來的生意模式是提供服務,而最高階的生意模式是提供平台。萬科一步一腳印向前邁進,如今正走向最高階。

2. 投資股票其實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其實是投資人,投資人其實是投資擁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擁有企業家精神的人其實就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有投資者不喜歡企業家拿股東的錢去冒險,希望企業一有錢就拿來分紅,甚至以分紅多寡來判定一家企業的投資價值,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他把分工搞錯了,控制風險的任務是股東自己而不是企業家,調整投資組合以便產生自由現金流的任務也是投資者自己而不是企業家。有些投資者還煞費苦心研究公司的管理者是否有誠信問題,但是其實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是不會有誠信問題的,因為他們一心看著未來並享受著動腦筋去創新的過程,所以他們既沒有動機也沒有精力搞小動作,只有那些沒有能力看到未來,也沒有勇氣做出創新嘗試的人,才最有可能搞小動作。

3. 企業的活力之源是正確的管理策略,最好的管理策略就是充分放權、合理問責(這八個字放在以前就叫“無為而治”)。萬科好幾年前已經把大部分運營權力下放給最前線人員,只給出底線作規範,其餘細節任由員工自由發揮。如今進一步放權,甚至讓大眾來參與銷售。


啟發

找什麼樣的伴侶?能啟發你的伴侶。
找什麼樣的朋友?能啟發你的朋友。
找什麼樣的敵人?能啟發你的敵人。
找什麼樣的上司?能啟發你的上司。
找什麼樣的下屬?能啟發你的下屬。
找什麼樣的股票?由能啟發你的人管理的公司的股票。

如果一個人總是能找到能給自己帶來啟發的人,這個人就是非常幸運的人,比中超級大獎還要幸運得多。所以,想要讓自己幸運,最好的辦法就是睜大眼睛尋找每一個能啟發自己的人,一個也不要放過。

2014年6月14日星期六

小政府才能大經濟

如果把一切經濟活動看成一場球賽,政府的職能範圍應該如同裁判,犯規了才來管,其餘時間只管看就行了。

如政府職能超過裁判,就有了貪污腐敗的誘因,誘因最終能不能成為現實就要看法規是否健全,執法是否到位。假如法規健全,執法到位,貪污腐敗現象可減至最低,但在此同時公務員也少了工作的動力。權力越大意味著管得越寬,管得越寬意味著工作量越大,如果公務員的薪金報酬無法迅速反映經濟增長,他們還為什麼要幹那麼多工作呢?結果他們必然懈怠,而懈怠的工作態度是很容易一傳十、十傳百傳出去的,這將對經濟活動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最簡單有效的解決辦法不是研究一個全新的薪酬系統使公務員的薪金報酬能夠迅速反映經濟增長,而是減少公務員的工作量,使其工作量與實際薪酬水平相匹配。要達到這個目的唯有縮小政府在一切經濟活動中的權力,讓權力市場化。這樣才能使經濟充滿活力。

2014年6月6日星期五

是什麼決定股價?

這是一個老問題,幾乎每個人都能馬上從腦海裡找到答案,儘管答案不盡相同。我相信大多數人給出的標準答案是市場所預期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決定了股價。這個標準答案看起來很有道理,卻與現實情況有一段距離。其實決定股價的主要因素是股票本身的供需關係。

世上沒有哪個股市在其初期不暴漲,不是因為人們預期公司未來會產生異常強勁的現金流,而是因為股票供應量相對少。如果有某個新行業出現,那個行業中僅有的幾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會出現暴漲的情形,然而隨著更多同行上市,整個行業板塊的溢價也會相應下跌。另一種暴漲的情形出現在行業整合期,就是當過度競爭或者產能過剩出現之後,行業內每一家公司都感受到經營壓力,謀求轉型或者合併,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之後,行業中個體數量大幅減少,最終減少股票供應量,形成暴漲的基礎。

2014年6月3日星期二

估值?

我喜歡這樣形容估值:因為複雜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困難。

這樣形容不一定正確,甚至錯得離譜,儘管現在我覺得是正確的,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只要你按你自己的方法理解估值,你就能按你自己的方法來形容估值,哪怕這個形容只有你自己看得懂,只有你自己覺得正確。

無論誰教你估值都沒有用,因為最終你只會按照自己的方法來估值,人在關鍵時刻最信得過的永遠是自己,如果你不是這樣的,那麼你是例外,也僅僅是一個例外。

2014年5月24日星期六

撿錢遊戲

如果天上有時會掉下錢,而你想要撿錢,怎麼辦?

你會:

- 事先猜測錢會掉在哪塊地面上,然後站在那塊地面上等錢掉下來。

- 找別人商量或者聽別人的意見,畢竟有人玩過這個遊戲,撿到過錢,而且不止一次,有些人可能還是特異功能人士,能預知錢會掉在哪裡。

- 弄清楚大多數人將要往哪兒站,自己也跟過去。

- 什麼事也不做,像傻瓜一樣站在原地,一直等到錢掉下來,並且掉到自己能夠第一時間撿到的地方才去撿。

你會選哪個?還是說你有別的辦法玩這個遊戲?

2014年5月22日星期四

騰訊不該拆股

拆股能夠提高股票流通性,而更好的流通性有助於提升股價。當股價偏低時,提升股價保護股東利益,當股價合理或者偏高時提升股價未必對股東有利,除非公司要發行新股份來融資。

騰訊在其股價明顯偏高時拆股,勢必吸引貪婪的小散戶衝進來大炒特炒,進一步推高股價,股價在瘋狂一段時間之後必然要回歸理性,在此過程中很多小散戶將蒙受損失,當股價調整至新低並延續一段時間,在此期間舊股東的利益也受到影響,因為股價很可能跌至合理價值以下。也就是說,拆股行為帶來一段時間裡的炒作,也帶來一段時間的股價低迷,而在這整個過程當中,無論是新股東還是舊股東作為一個整體都沒獲得什麼實質性的好處,不但沒有好處可能還有壞處 - 如果到時候股價真的深度調整而且公司又突然有需要從資本市場融資,那將給全體股東帶來雙重打擊。

所以在我看來,除非騰訊短時間內要配股融資,否則拆股行為基本上屬於無腦行為。

這裡要提醒後期衝進去的小散戶適可而止,不要為了最後那一點微不足道的利潤冒大風險,否則在未來十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你都將體會到什麼是欲哭無淚。

2014年5月21日星期三

恆指有多貴?

我的答案是接近29,000點。這個價格算不算貴?潛在調整幅度有多大?你說呢?
反正火中取栗的遊戲我不會玩。有自信能玩得好的就請繼續,我站旁邊為你搖旗吶喊。

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是什麼導致投資失利?

投資過程中可出現各種失利,表面看起來原因各有不同,但其實主要原因只有一個:
就是因為投資者以為市場很蠢,至少不比自己聰明。

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不細閱財報能否長期取得好成績?

經過實踐,我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回顧自己的投資成績,那些成績最好的投資全部沒看過財報,或者沒有很詳細閱讀財報,相反那些曾經花大量時間仔細研究財報的投資,結果並不太好。為了避免誤會,我應該聲明一下,不細閱財報的意思是選擇那些即使不看財報也能了解其大致未來經營狀況的公司來投資,而不是鼓勵不看財報胡亂投資。

我歸納了四種投資風格,從長期角度而言,依最好到最差的排序是:

1. 專挑那些不看財報也能大致掌握未來發展趨勢的公司來投資。

2. 對公司業務一知半解或者根本是門外漢,但肯下工夫從各種渠道盡量蒐集關於該行業該公司方方面面的資料並加以思考總結,最後再來決定是否投資。

3. 對公司業務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但懂得基本會計知識,仔細閱讀財報然後進行投資。

4. 對公司業務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不仔細閱讀財報,僅聽他人意見或者靠猜測股價走勢來進行投資。

第1和第2種風格均能長期創造高回報率,第3或第4種風格幾乎不可能長期跑贏市場平均回報率。

現在舉個馬上可以應用的實例,看看冠捷科技(903),相信冠捷的產品很多人都能馬上理解,冠捷在業內屬於龍頭,其產品的定價也比大多數競爭對手低,僅從以上人盡皆知的且不需要看財報就能得知的信息中就可以判斷其市值不應該只有30億港元,按畢菲特的話來說,你一眼就能看出一個人是胖還是瘦,不需要知道其體重是多少。以此就決定投資冠捷的話,可能很多人還是不放心,那麼可以簡單地看一下財報。

依我的看法,財報主要提供給投資人兩種信息,第一種信息是描述該行業的特徵,第二種信息是告訴投資者其目前債務情況是否過分嚴重。看過冠捷的財報發現這個行業的基本特徵是利潤微薄,在2%~4%這個範圍內,這個範圍就是競爭激烈的製造業所能提供的利潤率。這個利潤率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哪怕市場再沒有效率,恐怕這個低利潤率的特點也早已經反映在其股價之中了,因此低利潤這個不討人喜歡的信息可以直接無視,但是等等,這只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是低利潤率的行業在景氣較好的年份裡,只要稍微增長1%的利潤率,其盈利水平就提高25%~33%,這將給股價帶來不小的刺激。在大多數行業裡,利潤率可以很好地描述這個行業的主要特徵,雖然不是所有特徵,但也已夠用(事實上,這一點稍有常識的人不用看財報也能猜出來,顯示器製造商不可能享受高利潤率)。

了解了行業特徵,再來看看其負債情況,從多年來的財報中可以清楚看到冠捷一直很盡職的控制自己負責水平(事實上,這一點也不用看財報,冠捷的產品價格上很有競爭優勢,這證明冠捷已經很努力的在控制生產成本,而要控制好生產成本就必須控制好負債水平,它們之間是前因後果的關係)。另外,從財報裡可以找到非常高的股東權益(約17億美元),如果在經營過程中出現虧損,必須從股東權益裡扣除。2013年冠捷虧損了,根據管理層的描述,這一年真是很不容易,在這樣一個很不容易的年份裡冠捷給股東虧了多少呢?不到5千萬美元。為什麼要看這個數字呢?是為了假設,假如未來連續5年都是艱難困苦的日子,比2013年更加艱難,冠捷平均每年要虧損2013年的兩倍,也就是每年1億美元,總共5億,5年後才能迎來比較好的年份,冠捷是不是能虧得起這筆錢堅持到好景的年份來臨呢?答案是肯定的:17億減掉5億還剩12億美元。5年的假設會不會太短?5年後全球經濟復甦很不可能嗎?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以冠捷的行業地位來說,如果連龍頭都活不下去了,其它同業還能活下去嗎?難道全世界都不用顯示器了?這些假設性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結論是現在買入冠捷很安全的。安全性夠了,那麼未來收益性又如何呢?過往經驗顯示,如果在行業(尤其是低利潤率行業)的週期底部買入並持有至景氣上升期,其回報率是遠超同期指數收益率,至今還沒發現低於3倍的例子,比方說恆指如果回升50%,這類股票至少上升150%以上。投資人買完之後要做什麼呢?很簡單,遠離市場,去做其它事情,而不是每天擔心市場上升下跌或者每天跑去聽各路專家的建議。同時應該對那些短視的投資人心懷感激,因為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沒有這種輕鬆的投資機會。



2014年5月7日星期三

緊跟大股東買入能否賺錢?

有人喜歡跟踪大股東的買賣動作,只要大股東一有增持動作就緊跟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來增持。這和不看交通燈,跟其它行人一起過馬路的邏輯差不多。如果沒有交通燈可看,這種做法或許還說得過去,如果不是,那就純粹是碰運氣而已。在交易所網站中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某某大股東增持自家股票,這是公開信息,並不難獲得,如果跟踪大股東就能獲利(即便是平均而言獲利而非次次獲利),那做股票投資也未免太簡單了。

想跟隨大股東而行動的人應該至少了解幾個問題:

1. 大股東增持的那一部分佔其手中總股份數是多少,假如大股東手中已經持有市值10億的股份,再來增持一兩千萬,這個比例其實小到可以忽略,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2. 對大股東而言,其利益除了未來股票價格上的回報,還有其在董事會上的投票權(甚至控制權)的好處,後者的好處大於前者的好處的情況並不少見。

3. 大股東增持股票的同時可以通過其它投資品種(例如衍生產品)來獲得風險對沖效果,而且大股東不需要像增持股票那樣公佈他自己是否做了對沖。

4. 假如大股東是基於看好業務前景而增持股票,那麼該前景是多長時間之後的前景?一般來說,大股東所看到的前景不會短過一年,看三,五年的前景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投資者只追求短期回報,那麼靠跟踪大股東來做決定肯定是不智的。

2014年5月6日星期二

分散投資能否降低風險?

一直以來,大多數投資者都認為分散投資能有效降低風險(非系統性風險),並以此做為投資決策準則之一,對此我表示懷疑。假設有投資者對10個公司的未來經營狀況了然於胸,又假設這10個公司的綜合實力一樣高,再假設目前市場對於這10個公司的定價完全一致,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選擇幾個公司來投資呢?我想應該平均投資於這10個公司身上,顯然這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可事實未必如此,主要是因為當投資者以為分散投資便能降低風險的時候,他便容易產生懈怠的情緒,疏於對投資對象進行徹底的調查了解,從而大幅提高失誤率。從統計角度來看,分散投資有助於降低風險,但投資者的心理變化卻又提高了風險,兩者起互相抵消的作用,結果就是分散投資無法有效降低風險。

從另一個角度 - 投資者競爭力 - 來說明分散投資無法有效降低風險。首先假設分散投資能夠有效降低風險,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可以肯定絕大多數投資者會採取這種措施,因為在任何投資領域,除了風險就是收益,降低風險變相提高了總收益。事實上要做到充分分散投資並不難,其中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是投資於指數本身(例如投資指數基金)。既然絕大多數投資者都希望這樣做,而且能夠輕易辦到,那麼這些這麼去做的投資者還有什麼過人的競爭優勢?沒有過人的競爭優勢又如何取得過人的總收益?既然總收益沒有因此而顯著提高,那麼怎麼能說風險被有效降低了呢?(別忘了除了風險就是收益,它們的邏輯關係是當一方減少另一方就相應提高)。

反對者不以為然的主要理由是從自身的投資經驗來看,例如最近那一次(或幾次)投資虧損了,幸好所投入不多,因此損失也不嚴重,僅僅據此來認為分散投資有助於降低風險。對此,我想說的是:如果你從此不再進行投資,那麼你就是對的。還有一種情況下,你是對的,那就是你無論如何都不會親自徹底研究投資對象。很顯然對於習慣於胡亂投資一通的人來說,分散投資有好處。

深信分散投資能夠有效降低風險的人幾乎不可能從過去的失誤中吸取教訓,可以預期每一次失誤之後他們頭腦裡只會想:幸好沒投資太多,或者早知道應該少投一些。諸如此類的念頭能減少未來的失誤嗎?他們通常不會去想其它導致失誤的更重要的原因,例如對投資對象是否已經徹底調查了解,還是只靠垂手可得的公開資料,或者小道消息來決定投資等等。

2014年4月30日星期三

震倉

做股票投資有許多有趣的地方,震倉算是其中一種。

震倉是指當某些公司的基本面即將轉好之前,一些專業投資機構或者投資人刻意花點錢推低股價的行為。如果我對某一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大戶的震倉行動往往給予我很好的介入機會,當然最有趣的地方不在於我最終的收益是否變得更好,而是明確看出震倉行為時的快感。要享受這種快感的前提是對投資目標有徹底的了解,對其未來發展情形形成強烈的預期。雖然不是所有基本面轉好的公司股票都有被震倉的機會,不過這種情況還是經常發生,讓人樂趣無窮。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終極能力圈

能力圈概念是價值投資的核心組成部分,股神畢菲特曾多次提及能力圈,示意投資者應該始終堅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進行投資決策,如此才能獲得最好的長期投資結果。

投資者多半能理解並認同這個理念,然而真正做到的卻不多。如果給所有人每人發一份考題,並聲明只解答懂得的題目,評分規則是答錯就扣分,那麼相信很多人能做得很好。把這件事放在做投資上就出現很大的不同了,人們難以只做已經懂得的題目,是什麼造成這種不同?就是誘惑。市場上經常出現不同的誘惑,誘惑使人們不期然產生一定的期望,慾望,人們就在慾望的驅使下不知不覺的走出了自己的能力圈。

有些認同能力圈概念的投資者把精力花在拓寬自身能力圈這件事情上面,這看起來是積極可取的,然而,我認為這種努力並不如其表面看起來那般正面積極,它可能起反效果。為什麼?能力圈概念之所以存在,是要提醒投資者不要隨意離開它,這就需要投資者認清能力圈的邊界。能力圈越小越容易認清其邊界,能力圈越大其邊界也將變得越難以認清,也就是說在努力拓寬能力圈的同時能力圈的具體範圍變得越來越難以掌握,這種負面作用隨時可能抵消甚至超過努力拓寬能力圈的正面作用。

認同能力圈的投資者幾乎都渴望獲得終極能力圈,我認為能力圈的終極狀態,也就是最好的狀態不是能力圈的大小,而是在能夠清楚認清其邊界的前提下的最大化。從實踐中我發現獲得終極能力圈的方法應該是最小化能力圈,而非最大化能力圈。畢菲特說他自己花了三十多年的時間才真正懂得應該用合理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是最好的,這句話在我看來正是最小化能力圈的表現。讓一個普通人找一家優秀的公司,我相信十個裡面有十個能找到,而且是非常短時間內就能找到,即無需通過仔細閱讀財務報表或者通過任何股評人的建議,他們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就是最小化能力圈,因為他們幾乎是脫口而出一家優秀公司的名字而不是通過任何學術性的思考研究,沒有運用任何特殊方法等於最小化能力圈。所謂合理的價格,其實也不用通過計算,或者假設自己完全不懂數學,連阿拉伯數字也不懂,什麼價格算合理呢?市場氣氛中性或偏向悲觀時價格就算合理,而辨別市場氣氛這件事情任何普通人都能輕易辦到,換句話說就是能力圈最小化。

2014年4月8日星期二

【轉載】2014巴菲特致股东信:我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2014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摘录
  翻译 by 刺猬偷腥
  “像做生意一样对待投资,是最聪明的。”--本·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

引用本·格雷厄姆的话作为这封信的开场白是合适的,因为我很感激能从他那了解到关于投资的想法。我在后面会谈到本,甚至很快会谈到普通股,但首先我想和你聊聊,在很久以前我曾做过的两个小小的非股票投资。尽管它们都没有明显地改变我的净值,但还是能带来些启发的。
  这故事始于1973至1981年的内布拉斯加州,当时美国中西部的农场价格暴涨,因为大家普遍认为恶性通货膨胀要来了,而且小乡镇银行的贷款政策还火上浇油。然后泡沫爆了,导致价格下跌50%甚至更多,摧毁了那些举债经营的农民和他们的债主。在那场泡沫余波中倒闭的爱荷华州和内布拉斯加州的银行,数量比我们最近这次大萧条中倒闭的还要多五倍。
  在1986年,我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那买下了一个400英亩的农场,坐落在奥马哈北部50英里处。这花了我28万,此价格比前几年一家倒闭了的银行批给农场的贷款还要少得多。我根本不懂怎样去经营一个农场,好在有个热爱农活的儿子。我从他那得知这农场能生产多少蒲式耳的玉米和大豆,经营费用会是多少。通过这些预估,我计算出这农场当时大概能有10%的正常回报。我还认为生产力会随时间而提高,农作物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后来这些预期都得到了印证。
  我不需要有与众不同的知识或智商来得出结论,这项投资不会有向下的趋势,而是有潜在的,会实质向好的趋势。当然了,可能偶尔会歉收,或是价格有时让人失望。那又如何?总会有些非常好的年份嘛,我完全不会有任何压力去卖掉这块资产。现在,28年过去了,这农场的收入翻了三倍,它的价值已是我支付价格的五倍甚至更多。我还是对农活一无所知,最近才第二次去实地看了看。
  在1993年,我做了另外一个小投资。那时我还是所罗门的CEO,所罗门的房东赖瑞·西弗史丹告诉我,有个清算信托公司打算要卖掉纽约大学邻近的一块商业地产。泡沫再次爆破了,这次波及到商业地产,这个清算信托公司专门用于处置那些倒闭储蓄机构的资产,正是这些机构乐观的贷款政策助长了这场闹剧。
  这里的分析依旧简单。就像那农场的例子中,该资产的无杠杆当期收益率大约为10%。但资产正被清算信托公司低效率经营着,如果把一些空置的商店出租,它的收入将会增加。更重要的是,占地产项目约20%面积的最大租户支付的租金大约为5美元一英尺,而其他租户平均为70美元。9年后,这份廉价租约的到期肯定会带来收入的显著增长。这资产的位置也是极好的,毕竟纽约大学跑不了。
  我加入了一个小团体来收购这栋楼,赖瑞和佛瑞德·罗斯也在其中。佛瑞德是个有经验的高级房地产投资者,他和他的家族将管理这项资产。这些年也确实由他们经营着。随着旧租约的到期,收入翻了三倍,现在的年分红已超过我们初始投资额的35%。此外,原始抵押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再融资,这种手段允许进行了几次特别分红,加起来超过了我们投资额度的150%。我到今天为止还没去看过这项资产。
  从那农场和纽约大学房地产获得的收入,很可能未来几十年内还会增长。尽管收益并不具有戏剧性,但这两项投资却是可靠且令人满意的,我会一辈子持有,然后传给我的孩子和孙子。
  我说这些故事是为了阐明一些投资的基础原则:
  ·        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并不需要你成为一名专家。但如果你不是,你必须认清自己的局限性并遵循一套可行的方法。保持简单,不要孤注一掷。当别人向你承诺短期的暴利,你要学会赶紧说“不”。
  ·        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生产力。如果你对某资产的未来收入进行了粗略估算,却又感到不安,那就忘了它继续前进吧。没人能估算出每一项投资的可能性。但没必要当个全能者;你只要能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可以了。
  ·        如果你是聚焦于拟投资资产的未来价格变动,那你就是在投机。这本身没什么错。但我知道我无法成功投机,并对那些宣传自己能持续成功的投机者表示怀疑。有一半人第一次扔铜板时能压对宝;但这些胜利者如果继续玩下去,没人能拥有赢利为正的期望值。事实上,一项既定资产最近的价格上涨,永远都不会是买入的理由。
  ·        通过我的两个小投资可以看出,我只会考虑一项资产能产出什么,而完全不关心它们的每日定价。聚焦于赛场的人才能赢得比赛,胜者不会是那些紧盯记分板的人。如果你能好好享受周六周日而不看股价,那工作日也试试吧。
  ·        形成自己的宏观观点,或是听别人对宏观或市场进行预测,都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模糊你的视野,让你看不清真正重要的事实。(当我听到电视评论员油嘴滑舌地对市场未来走势进行臆想,我就回想起了米奇·曼托的尖酸评论:“你都不知道这游戏有多简单,直到你走进那个演播厅。”)
  我的两项购买分别是在1986年和1993年完成。决定进行这些投资的时候,当时的经济状况、利率或是下一年(1987和1994年)的证券市场走势,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头条新闻,或是权威人士说了些什么,不管别人怎么说,内布拉斯加州的玉米一直在生长,学生也会聚集在纽约大学。
  在我的两个小投资和股票投资之间,有个重要的区别。那就是股票会让你知道所持股份的实时定价,而我却从没见过对我农场或纽约房地产的报价。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有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持股有宽幅波动的估值。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确实如此。毕竟,如果一个穆迪的朋友,每天围着我的财产对我喊出报价,愿意以此报价来买我的农场,或将他的农场卖给我,并且这些报价会根据他的精神状态,在短期内剧烈变化,我到底该怎样利用他这种不规律的行为来获利?如果他的日报价令人可笑地低,并且我有闲钱,我就会买下他的农场。如果他喊出的报价荒谬地高,我要么就卖给他,或是继续耕种。
  然而,股票的持有者往往容易被其他持股者的反复无常和不理性所影响,搞到自己也不理性。因为市场上的噪音太多了,包括经济状况、利率、股票的价格等等。一些投资者认为听权威人士的意见很重要,更糟糕的是,还认为参考他们的评论来投资很重要。
  那些拥有农场或房子的人,能够默默持有资产几十年,但当他们接触到大量的股票报价,加上评论员总在暗示“别一直坐着,来买卖吧!”,他们往往就会变得狂热起来。对于这些投资者来说,流动性本来是可以拥有的绝对优势,现在却变成了一种诅咒。
  一个闪电崩盘或是其他极端的市场震荡,对投资者所造成的伤害,并不会比一个古怪且爱说话的邻居对我农场投资的伤害来得大。事实上,下跌的市场对真正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帮助的,如果当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时候,他手里还有钱可用的话。在投资的时候,恐惧的氛围是你的朋友;一个欢快的世界却是你的敌人。
  在2008年底发生的,严重的金融恐慌期间,即使一个严峻衰退正在明显地形成,我也从未想过要卖出我的农场或是纽约房地产。如果我100%拥有一项具良好长期前景的稳固生意,对我来说,哪怕是稍微考虑要抛售它,都会是非常愚蠢的。我持有的股票就是好生意的一小部分,那为什么要卖出呢?准确的说,每一小部分或许最后会让人失望,但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一定能做好。难道有人真的相信,地球会吞没美国惊人的生产性资产和无限的人类创造性?
  当查理·芒格和我买股票时,我们会把它当成是生意的一部分,我们的分析与买下整个生意时所思考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一开始会判断自己能否容易地估计出,资产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收入范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处于与我们估算底线相对应的合理价格内,我们就会购买这股票(或生意)。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能力估算出未来的收入(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简单地继续前行,继续寻找下一个潜在标的。在我们一起合作的54年里,我们从未因宏观或政治环境,或其他人的看法,而放弃具有吸引力的收购。事实上,当我们做决定时,这类因素想都没想过。
  但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认清了自身的能力圈边界,并乖乖地呆在里面。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股票上和生意上都犯了些错误。但它们发生时都不是灾难型的,例如在一个长期上升的市场中,基于预期价格行为和欲望导致了购买。
  当然,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把商业前景研究当作是生活中的首要任务。如果够明智的话,他们会知道自己对具体生意的了解不足,并不能预测出他们未来的获利能力。
  我给这些非专业人士带来了好消息:典型的投资者并不需要这些技巧。总的来说,美国的商业一直做得很好,以后也会继续好下去(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会有不可预测的忽冷忽热出现)。在20世纪,道琼斯(16256.14, 10.27, 0.06%)工业指数从66上涨到11497,不断上升的股利支付推动了市场的发展。21世纪,将可以看到更多的盈利,几乎必然会有大量的收获。非专业人士的目标不应是挑选出大牛股,他或他的外援都是办不到的,但应该持有各种生意的一部分,总的合起来就会有很好的表现。一个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就能满足这个目标。
  这是对非专业人士说的“投资是什么”。“什么时候投资”也是很重要的。最危险的是胆小的或新手的投资者在市场极度繁荣的时候入场,然后看到账面亏损了才醒悟。(想起巴顿·比格斯最近的观察:“牛市就像性爱,在结束前的感觉最好。”)投资者解决这类错时交易的方法是,在一段长时间内积攒股份,并永远不要在出现坏消息和股价远低于高点时卖出。遵循这些原则,“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不仅做到了多样化投资,还能保持成本最小化,这几乎就能确信,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实际上,相对于那些知识渊博,但连自身弱点都看不清的专业投资者,一个能实事求是面对自己短处的纯朴投资者可能会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
  如果“投资者”疯狂买卖彼此的农地,产量和农作物的价格都不会增长。这些行为的唯一结果就是,由于农场拥有者寻求建议和转换资产属性而导致的大量的成本,会使总的收入下降。
  然而,那些能从提供建议或产生交易中获利的人,一直在催促个人和机构投资者要变得积极。这导致的摩擦成本变得很高,对于投资者来说,总体是全无好处的。所以,忽视这些噪音吧,保持你的成本最小化,投资那些股票就像投资你愿意投资的农场一样。
  我该补充一下,我的财富就在我嘴里:我在这里提出的建议,本质上与我在遗嘱里列出的一些指令是相同的。通过一个遗嘱,去实现把现金交给守护我老婆利益的托管人。我对托管人的建议再简单不过了:把10%的现金用来买短期政府债券,把90%用于购买非常低成本的S&P500指数基金(我建议是先锋基金VFINX)。我相信遵循这些方针的信托,能比聘用昂贵投资经理的大多数投资者,获得更优的长期回报,无论是养老基金、机构还是个人。
  现在说回本·格雷厄姆。我在1949年买了本所著的《聪明的投资者》,并通过书中的投资探讨,学到了他大部分的想法。我的金融生涯随着买到的这本书而改变了。
  在读本的书之前,我仍在投资的环境外徘徊,鲸吞着所有关于投资的书面资料。我阅读的大多数内容都使我着迷:我尝试过亲手画图,用市场标记来预测股票走势。我坐在经纪公司的办公室,看着股票报价带卷动,我还听评论员的讲解。这些都是有趣的,但我并不为之颤抖,因为我还什么都不懂。
  相反地,本的想法能用简练易懂的平凡文字,有逻辑地去阐明(没有希腊字母或复杂的公式)。对我来说,关键点就是最新版第八章和第二十章的内容,这些观点引导着我今日的投资决策。

关于这本书的几个有趣花絮:最新版包括了一个附录,里面描述了一个未被提及的投资,是关于本的幸运投资的。本在1948年,当他写第一版书的时候进行了收购,注意了,这个神秘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如果本当时没有看出还处于初创期的Geico的特质,我的未来和伯克希尔都将会大大的不同。
  这本书1949年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个铁路股,当时卖17美元,每股盈利为10美元。(我佩服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有胆量使用当前的例子,如果说错了就会让自己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某种程度上,低估值是由于当时的会计准则造成的,那时候并不要求铁路公司在账面盈余中体现出子公司的大量盈余。
  被推荐的股票就是北太平洋公司,它最重要的子公司是芝加哥,伯灵顿和昆西。这些铁路现在是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伯克希尔现今完全拥有北伯林顿铁路公司。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北太平洋公司的市值约为4000万美元,现在它的继承者每四天就能赚这么多了。
  我已记不起当时花了多少钱来买《聪明的投资者》的第一版。无论花了多少钱,都可以强调出本的格言:价格是你支付出去的,价值是你所获得的。我做过的所有投资当中,买本的书就是最好的投资(我买的那两本结婚证除外)。

2014年3月30日星期日

香港樓市恐進入漫長調整期

加息預期固然是對樓市一大影響,但是更大的影響來自於本港綜合競爭優勢越來越弱,無論從基礎設施建設,政治穩定度,產業豐富程度,法制法律,居住環境等方面來看,香港的優勢正在逐漸走下坡。這些因素不至於讓樓市短時間內大起大落,卻能夠長期的,逐漸的對樓市產生負面影響,其影響的時間跨度應遠超加息週期,加息週期最多只能影響樓市短短幾年,且加息週期並沒有從根本上奪走社會購買力,僅僅是暫時性的壓抑了購買力,而競爭優勢的減弱卻實實在在的奪走了社會購買力。各種基本因素的改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因此樓市進入漫長調整期的可能性非常大。

若樓市長期調整,則中高端消費品將受到嚴重打擊,基本消費品受負面影響有限,甚至有些可能反而受益,除此之外,本地銀行也將無可避免的受到負面影響。

僅僅由於目前建築成本高就認為樓價不會下跌的說法如同一年多以前那些說黃金的開採成本是1300,因此黃金價格很難大跌的邏輯一樣。事實上,黃金價格照樣大跌。

2014年3月23日星期日

五年前的小小預言

五年前全公司同事一起聚餐時,有位同事問現在是不是投資中國的時候,當時的情況是西方倒下了,東方一枝獨秀,全世界都以艷羨的目光投向中國。就在那個時候,我的回答卻是否定的,我說現在人民幣正在升值過程之中,非常強勢,投資中國的機會還沒有到,我說的是大機會,大機會出現時人民幣應該是弱勢而非強勢。我的觀點基礎並非當時的宏觀數據,而是比一般宏觀經濟更加宏觀的(最基本的)因素。

相信不少人知道所謂的馬太效應,這出自聖經,簡單來說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或者說,富人變得更富有,窮人變得更窮。我想說的是,由於馬太效應,世界上存在一批極度富有的人,由於馬太效應,他們不得不積極運用他們手中一切資源讓自己的財富更上一層樓。這批人之中的大部分人來自西方,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實,也因此可以肯定他們手中握著的美元要遠多於人民幣(如有)。假如你是一個生活在西方的超級大富豪,手握大把美元,如果你要投資中國,你會不會運用各種資源事先壓低人民幣?如果壓低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你就能用相同數量的美元買到更多的資產。要注意的是這並非只是一個主觀性的問題,富豪們沒有說“不”的餘地,因為馬太效應的客觀存在使得他們無法說“不”,如果他們集體說“不”,馬太效應就不復存在。這就正如我們無法指責在戰爭中殺死敵軍的士兵,因為我們知道客觀情況是如果士兵不殺敵人就會反過來被敵人殺害,所以戰爭中的士兵不得不殺敵。

從最最基礎的客觀條件出發,我得出的判斷就是如果存在投資中國的大機會,那麼這個機會必定出現在人民幣弱勢之時,而非強勢之時。五年過去了,五年來人民幣一直強勢,而這五年中中國經濟也並沒有出現人們當初預期的輝煌,反而出現了或多或少讓人意外的倒退,到目前為止,我那小小的預言依然符合事情的發展。

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

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一個讓人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的詞彙,說熟悉是因為它經常出現在各類媒體上,說陌生是因為很少看到有人能夠熟練的把它應用到實際投資決策中去,更多的人更關心的是其它因素,例如宏觀因素,例如過往財務表現,例如過往股價表現等等。諸如此類因素其實只是果而不是因,是一個或多個商業模式經過極其複雜的互動之後所產生的結果。投資者對商業模式的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其的投資態度以及最終投資結果。

當問一個人某某公司的商業模式時,被問到的人幾乎總是第一個聯想到那個公司屬於哪個行業,然後再從該行業的特點或者共性來回答問題。其實這只是問題的一半,有時候甚至連一半也沒有。假設有一個雜誌社,它經營著一本專業汽車雜誌,長期以來擁有很多忠實讀者。然而在某些經濟不景氣的年份裡人們不關注汽車,該雜誌銷量也跟著下滑,一旦差勁的業績體現在股價上,投資機會就出現了,因為總有某些年份經濟不景氣,但是經濟不可能永遠不景氣,一旦經濟復甦,買車的人,關注車的人又會多起來,屆時那些忠實讀者依然會來購買這本汽車雜誌。現在假設有另一家雜誌社,它經營一本八卦雜誌,經濟環境不錯的時候,人們不會介意每天花點錢買本八卦雜誌來打發時間,可要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人們很可能會介意花錢買不實際的東西,而且當煩惱增加的時候很可能就不想去八卦別人家的事情了,因此該本八卦雜誌也是銷量下滑,後來人們發現其實在互聯網上也可以隨意找到八卦新聞,而且還是完全免費的,所以即使以後經濟環境轉好,人們也不大可能會如從前那樣花錢去買那本八卦雜誌來看。當投資者了解這一點之後,無論該雜誌社股價有多便宜也很難引起投資興趣。這兩家雜誌社完全是同一行業,它們的股東卻有完全不同的投資結果,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不同的商業模式。所以說,僅憑行業特徵來判斷商業模式最多只能看到硬幣的一面,據此做出的投資決定很可能充滿風險。

如果找一本教科書來看,或許能看到關於商業模式的學術性解釋,但那些專業術語的解釋似乎更像是無副作用的安眠藥。

2014年3月14日星期五

春天的氣息

春天裡咋暖還寒,春天裡沉睡的種子靜悄悄的萌芽,四季的循環是如此明確,四季的週期是如此短暫,以至於每個人都不會因為一兩天的小寒冷而以為現在並非春天,每個人都不會因為某些種子善未萌芽而以為春天仍未到來。

股市的四季循環遠不如自然四季般界線分明,週期更是長以年計,以至於人們總看不到股市春天的降臨。

人民幣開始貶值意味著股市進入春天,無論上個冬天留下的冰塊有多大,在漫長的春天裡也要逐漸融化,如果等到所有冰塊都融化了,那春天也過了大半。春天是播種的時候,若等到所有冰塊都融化了再來考慮播種,等到收成時也少收了一大半。

2014年2月28日星期五

的士不打表

內地有些地方的的士不按表收費,乘客上車之前要跟的士司機先討價還價一番。熟悉行情的本地人少有因此而吃虧的,最多浪費一些口水來講價,可對於那些不熟悉行情的外地人就幾乎百分之百吃虧。或許的士司機有不按表收費的理由,但是按表收費就是這個行業的行規,既然無法按規做事就不應該選擇這個行業。

這個道理相當於在投資領域的耐心問題。投資活動表面看起來是一件自由靈活的事,其實也有“行規”。耐心就是一條重要的行規,不遵守這條行規就不可能成功,相比起來比的士的按表收費規則要嚴格得多。不少投資者,包括專業的和業餘的,都妄想着用金融槓桿來彌補耐心的不足,把槓桿用在錯誤的地方只能徒增風險。只有在兩種情況下運用槓桿才是明智的,第一種情況是槓桿的成本比其它市場參與者低,第二種情況是利用槓桿才能買到其它市場參與者難以買到的寶貴資產。

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投思捷的理由

通常想要在低價買到任何一隻股票,所要考慮的問題不外乎兩個:
股價下跌(業績變差)的原因,以及未來股價上漲(業績變好)的可能性。

根據以上問題來看看思捷,其業績變差以及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有兩個:1.歐美經濟環境轉差;2.遭受競爭對手fast fashion策略的打擊。如果要給個比重的話,我認為前者的比重約三成,後者的比重約七成,這個比重只是個人判斷,是否準確不太重要,因為接下來我要解釋這兩個因素在未來都是可轉變的。

首先說經濟環境,長期影響經濟環境的主要因素是地理和政治(包括法制),地理方面不用解釋。政治法制方面毫無疑問歐美國家是先進的,亞洲雖然落後一些,但也在逐漸進步當中,也就是說地理因素不變,政治因素變好的情況下經濟環境將逐漸修復。因此經濟環境因素對思捷的負面影響將逐漸減弱。

再來看第二個因素,什麼是fast fashion?fast fashion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 執行fast fashion策略需要什麼條件?fast fashion在消費者的角度看來就是用最少的時間,以盡可能便宜的價錢讓自己的服飾打扮看上去跟得上潮流。在商家的角度來看就是盡量減少顧客的思考時間,這是商家的天性,自古以來商家都不希望顧客在購買其商品之前想太多,因為這不但影響經營效率也降低交易成功的機會。fast fashion模式的出現是必然而非偶然,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商家害怕積壓存貨,fashion概念是一把雙刃劍,潮流興起的時候賣得極快,潮流一過存貨即變得無價值,潮流持續時間越長商家可能造成的存貨越多,因此商家不希望某個潮流持續時間太長,他們希望自己能夠更準確判斷潮流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從而降低存貨風險。第二個原因來自消費者本身,隨著科技的發達,社會的進步,人們每天的節目越來越豐富,所以人們更希望盡量節約那些可被壓縮的時間,挑選服飾這件事就是其中之一。正是這兩個原因使fast fashion的出現成為必然。執行fast fashion策略需要兩個基本條件:1.更簡短的服飾設計製作生產流程。思捷的改革目標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2. 品牌的定位。服飾的品牌有很多,各自定位不同,有些能夠成為fast fashion, 有些則不能。例如Aquascutum是一個古老的英國服裝品牌,以前其主要客戶是英國皇室貴族,而不是普通平民百姓,像這類高端品牌是無法轉變為fast fashion的,可能每個顧客平均每年也就買一件,所以要讓顧客不思考就購買是不可能辦到的,如果強行改為生產中低端服飾,其顧客群將完全變成另一類人,其品牌價值也就消失了。 思捷的定位屬於中端,有些偏向低端,這種定位對轉變為fast fashion模式並不構成障礙。也就是說如果思捷努力往這方面發展,最終是可以轉型為fast fashion, 提高自身競爭力。

最後看服飾行業的特點,此行業並無壟斷的可能(入門資金門檻不高以及無需核心技術),過去100年中,服飾品牌是越來越多而非越來越少,在某段時間受歡迎的設計都會在另一段時間裡被其他設計取代,這個現象對於行業中的領先者而言不是什麼好消息,但對於落後者而言卻是一種希望。思捷這幾年正是落後者。

思捷之所以有今天的糟糕業績,我認為最大原因是其前面的成功,過往的成功讓思捷變得懈怠與傲慢,但這些不足以致命,這種錯誤很多企業會犯,只要管理層意識到並努力改正就有挽回的餘地。思捷的好處是以職業經理人組建團隊,而非家族式經營,職業經理人在做得不好時可以換人,家族式就沒辦法輕易做到這點。

以上就是投思捷的理由,投資不是100%,總有風險,重點是對勝算有個大概的把握,其餘的交給市場。

2014年1月11日星期六

對配股集資的一點看法

相信很多投資者不喜歡公司配股集資,即俗稱“抽水”。理由通常是怕攤薄了每股收益。事實上每股收益的多寡並非由配股與否來決定,唯一的決定因素是公司本身的經營效率是否有所改變。

假如一家公司一開始發行100股,籌集了100萬元,經營一段時間之後每股收益達到1000元,即資產收益率達到10%。假如公司為了在短期內把生意做大,以一配一的比例配股,即新發行100股,如果公司本身經營效率不變,保持10%資產收益率,那麼配股之後的每股收益依然是1000元。

雖然不是所有配股行為都是不好的,但有損股東(尤其是小股東)利益的配股行為佔了多數。這是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配股的原因有兩個:1. 由於經營不善遇到資金短缺問題;2. 管理層想要冒險(例如企業收購)。後者往往比前者更危險,因為對於經營不善,股東們已經對公司存戒心,所以態度自然也變得非常保守,而對於後者,管理層會從各種渠道給股東們講故事,無論故事是真是假,可以肯定的是股東們態度上不會變得更悲觀,只會變得更樂觀,樂觀可使人放下戒心,然後作出激進的決定。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買入萬科的理由

雖然萬科是A股,但我希望以下理由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讀者對投資其它股票的思考。入正題:

1. 萬科之所以從一家微型公司做到內房股老大,應歸功於其企業文化。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是堅持不拿單價地王,這有助於萬科安然度過行業低潮期,甚至在行業低潮期有低價收購土地的機會,第二是堅持在陽光下賺錢,意思是不靠政府關係來經營,顯然這對於提高企業效率以及競爭力有長期幫助,因為不靠關係經營意味著真正的市場化,唯有經過市場的磨練才有可能獲得真實的市場競爭力。

2. 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在內地依然處於初期階段,雖然很多專家都不這麼認為。專家們主要從城鎮化率來判斷房地產行業處於何種發展階段,我認為這種判斷標準是片面的。在我看來,判斷房地產行業處於何種階段,主要看兩點:1). 行業集中度。這是最一般性的標準,對於任何一個非公用行業來說都是如此。目前內地大大小小房地產開發商多如天上繁星,也就是說行業集中度不高,行業至今仍未出現一次大規模的倒閉潮和併購潮,從這點可以看出該行業仍然處於良性競爭階段,若一個入門門檻不高的行業處於良性競爭階段,那麼該行業就一定處於初級發展階段。2). 建築物質素。或許北上廣深等幾個大城市的建築素質還算不錯,但這也只佔了整個國土的極小部分,其餘城市的建築質素可謂參差不奇,如果連立交橋都可以不到十年就塌的話,還能對普通住宅抱多大期望呢?一個地方的房地產業如果成熟,那麼當地建築質量一定很高,不但建築物本身質量高,其周圍配套,環境等因素也一樣高質量。顯然,當前內地遠未達到這種水平。論述了整個行業仍然初級階段,為的就是要說明該行業中的強者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3. 近期內房內銀跌成一片,看來看去理由不外乎兩點:1). 地方債以及影子銀行問題。人們擔心害怕泡沫爆破,如果泡沫爆破自然大面積打擊了銀行業,也打擊了房地產業。 2). 政府整頓影子銀行。如果政府整頓影子銀行,房地產業的融資渠道就將受到很大影響。看明白了,如果政府不管影子銀行,那麼地方債終會造成系統性風險,如果政府管影子銀行,房地產就缺錢炒作,不管選哪個方向,似乎都是壞消息。我認為,系統性風險出現的機會很小,因為當政府提前感受到危機並採取行動應對時,危機就不再是危機。如果打擊影子銀行造成對房地產開發商融資渠道的影響,那麼對於那些手握優渥資源的大型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反而是好事而非壞事,因為很多小開發商會被迫退出市場,這樣一來大開發商就能夠以越來越低的價格獲得土地資源,行業集中度也將逐漸提高,這是強者更強的基礎。

以上三點分別從企業本身特點,行業整體發展階段以及中短期政策狀況三個方面來說明買入萬科的理由,在我看來這些通通是利好,所以現在正是投資良機。

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估算目標價

假設有一隻股票價格5元,每股淨利潤1元,即市盈率5倍。如果預期該公司未來最高估值20倍市盈率,那麼屆時股價應該是多少?

股價會跟隨業績的變化而變化,但不是線性變化,而是有放大作用。放大多少?保守而言放大兩倍。以上面假設的問題為例,如果市盈率從5倍到20倍就是投資者的預期值提高了4倍,4倍的一半就是2倍,也就是說當市盈率到達20倍時,每股淨利潤是原來的2倍,即2元。2元乘以20倍市盈率就是40元。

剩下的問題是:
1. 公司有沒有可能存活到下一次市場景氣的時候?
2. 在市場景氣度高的時候,20倍的市盈率預期會不會太高?
這兩個問題的難度由投資者自身能力圈決定,當投資者審視某一公司之後覺得這兩個答案難以回答時就說明這家公司落在其能力圈以外,應該盡量避免投資該公司,如果覺得很容易回答就說明在能力圈以內,可以放心投資。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太極與中庸

“我喜歡看著財富慢慢增長” - 畢菲特

“想要活得好就動,想要活得長就不動,想要活得又好又長就要慢慢動” - 馬雲

想要把一個球拋得最遠,最合適的拋球角度是45度。

想要獲得最大限度的財富,最好的辦法是在累積財富的同時提高駕馭財富的能力。這個道理不僅對個人適用,對企業而言也同樣適用。因此大量累積現金的企業以及突然發了財的企業都很有可能不是好的投資對象。